第149章 靖康之变的真相一(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靖康元年冬天,赵构又一次奉命出使金营求和,还好被宗泽劝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虏,否则,赵光义这支的皇族就被团灭了。
不过,赵匡胤一支的皇族,在南方还有几千人。
南方!
赵佶口中的“浙东文官集团”不就在南方吗?
定都大名府时,也有人主张迁都南方!
赵耀的思路逐渐打开浙东氏族在南方的势力何其强大,迁都南方后,皇帝就成了掌中之物啊!
这群人的下限很低,为了掌权,他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勾结外敌出卖国家又算什么。别说架空皇帝了,就算是改朝换代他们也敢做!
开封一失守,立刻拥立张邦昌登基,改国号为“大楚”,建立伪楚政权,“大楚”这个国号间接说明他们心向何方。
但是由于赵氏皇族的群众基础仍在,张邦昌称帝后,全国沸腾,百姓和军队都不承认,他们才重新拥立存在感很低的赵耀为皇帝,想要把赵耀当做傀儡,继续把持朝政。
好在,赵耀第一时间重用李纲、宗泽、韩世忠等忠臣,兵马也是自己招募的,相当于一套全新的领导班子。
之后,又破格光提拔了岳飞,直接封国公,还给十万私军,打了一场胜仗就给那么大封赏,这是非常不符合规矩的。
岳飞绝对忠诚,只要有他在,赵耀相当于随时拥有一支十万人的铁血军队,这不仅仅是打手,更是保镖队……
赵耀一时间想了很多,想到历史上那些不合常理的历史,包括高宗的软弱、不能生育,岳飞之死……顿觉后背凉。
如果没有赵佶的提醒,赵耀很难察觉到这些隐秘的角落,现在,赵耀决定把这群人全部铲除!
李纲是南方文官中的一股清流,坚决的主战派,属于是文官集团的反骨仔,他掌握的信息足够多,突破口就在李纲。
赵耀召来李纲,两人相对而坐,久久不语。
赵耀先开口道“朕想知道靖康之变的真相。”
李纲顿了顿,欲言又止,然后从袖口里掏出一个笔记本递给赵耀。
赵耀随便翻了几页,看到的全都是重磅信息,长长地呼了几口气,然后把笔记本重重地扔在桌上,质问道“为什么要瞒朕这么久?”
“浙东文官集团树大根深,盘根错节,中央和地方都是他们的人,如果陛下一气之下处理完这批人,十官不存三,将无人可用啊!”李纲面露难色。
“舜于畎亩之中,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难道只有你们儒家的人才能治理国家吗?”
“治大国如烹小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人才来治理国家即可,不需仅仅局限于某一学派或思想。臣只是担心国家动荡,百姓遭难。”
……
两人谈了很久,李纲虽然与“他们”泾渭分明,但也有些亲友之嫌、同门之谊、同事之情,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站起身来,低头拱手道“臣请乞骸骨,望陛下成全!”
“你从始至终做得都很好,你的相之位当之无愧,无需挂怀,安心工作即可。”赵耀站起身来,拍了拍李纲的肩,安抚道。
“这些人罪该万死,但祸不及家人,望陛下高抬贵手,明察秋毫。”
“不放过一个,不错杀一人。”
……
通过翻阅李纲的笔记本里,赵佶虽然政治手段软弱,能力有限,但确实想把国家治理好,初心是好的。
但是,他的几项政治措施触碰了浙东文官集团的利益,因而诱了宫廷政变
1、办官学,改科举。
尽管当时科举已经沿用了五百多年,但一直都是从地方士族创办的私立学校里选拔人才,从去私学读书的非富即贵,有钱有权才有机会读书,穷人根本没有读书做官的机会,导致寒门难出贵子,权利和财富一直被氏族垄断。
赵佶创办官学,也就是公立学校,让穷人也可以免费上学,官学制度碰了士族的蛋糕,被各种手段抹黑和打压。这种官学类似于大学,有各种专业,军事、医学、法律、财会、美术、音乐等。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将每个人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无限放大化,将来凭借着自己所学的专业找对口的工作,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雏形。
官学实行“县州京”三级,通过考核后可以到更好层次,最终可以进入开封的太学。
到了赵佶当皇帝的最后几年,官学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入仕途径,既打破了士大夫的教育垄断,也提高了选官的质量。
这无疑是断了士大夫阶层的一条腿,受到官学影响最大的就是东林书院一系。
东林书院,由杨时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他的实际控制者就是浙东集团,这便是明朝东林党的雏形。
喜欢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请大家收藏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