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天下一致而百虑(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免费-纯欲御姐主播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今时之人所存在的不良习性,古人早就存在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年纪轻轻就有了很多白。不过,处于当下这个社会环境,嗜欲劳目,淫邪惑心,愚智贤不肖,皆惧于物,焦虑才是常态,能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的人都很少,更何况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周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易经·系辞传上·第五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在我看来,《周易》所包含的思想可以被理解为周朝建国的基础理论。理论有了,就开始准备实践了,不过还缺少成就霸王之业的人才。后来,周文王在渭水之滨遇到了直钩钓鱼的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
《史记》记载,周文王时,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周武王时,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大公因功分封齐国,到齐国后,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太公望一生经历堪称传奇,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独立思考,也让他对社会和人性有深刻的认识。
太公望的穷理之路很符合: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太公望的尽性也体现在他的着作里,《六韬》记载,太公望曰:“人性有仁、有忠、有信、有义、有贪、有狼戾。仁者,好与而不好夺,好赏而不好罚,好生而不好杀。忠者,不嫉不妬。信者,不欺,少恶而多善,众公而少私。义者,喜新爱故。贪者,好得好夺,不好利人而好败。狼戾者,喜刑喜杀。故人君之趋舍,合于仁者,万人安乐,君世世有国。合于忠者,贤士臣吏不为奸,而万民殷富。合于信者,君臣搭而令远者来。合于义者,吏治而民不比。合于贪者,民人流亡,国必更王。合于狼戾者,则杀不治,君失其天下,祸及子孙。故存亡,比君之治国也。”
对人性的认识,也影响了太公望对于人性的治理方式,也就是治国方式,《六韬》记载了太公望的治国思想。
太公望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吏不苟。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害民者有罪,进贤者有赏。后宫不荒,女谒不听,上无淫匿,下无阴害。不供宫室以费财,不多游观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官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也。”
太公望曰:“凡治国,主务举贤。故昔者汤之治国,举用伊尹也。人主不可以不用贤,不用贤则君臣乱矣。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
太公望曰:“贵法令。法令之必行,必行则治道通,道通则人利大,利大则君德彰矣。世乱则吏犯法令而为,善其人重私而轻公,不敦朴而诈伪。是以法令利民之成俗。”
太公望曰:“法令通行而民俗利,民俗利而利天下。是法令之必行也,必行者民利。”
太公望曰:“其萌生于君。君不法天,而随世俗之所善以为法。随世俗所善以为法,故令出必乱,乱则复更为法。是以其法令数变,数变则群邪成俗,而君沉于世。是以国不免危亡矣。”
太公望曰:“礼者,明长幼,别贵贱,所以象德正也。仪者,所以辅正治也。故未足以大利其民者也。”
太公望作为周朝的开国和摄政的核心辅臣,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崇高,其政治、军事想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除了太公望之外,同时期的周公旦也对周朝的建立和稳固做出巨大贡献。
《史记》记载,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尚书·大传》总结周公旦的功业:“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旦的社会阅历没有太公望丰富,但是他的本性笃仁,很好的继承了文王的穷理之路,这也为他之后着作《周礼》打下了基础。
周公旦没有直接对人性做总结描述,不过从一些书中记载可以窥探一二。
《尚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
民心是无常的,只归附于那些对自己有恩惠的君主,所以统治者要注重德行,施行善政让人民得到恩惠,实现康济小民,让人民安居乐业。可以看出,周公也认为人性是趋利的,要不然不会归附让自己安居乐业的君主。同时,他也说了,如果如果施行恶政,会让民心不安,人性也会变得混乱善变,社会也会走向动乱。
《史记》记载,周公一沐三捉,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除此之外,为了实现“以德配天”,“永言配命”,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是嫡长继承制。
🎁免费-纯欲御姐主播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