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吃货们的试听享受(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第二天,省广播电台播出《舌尖上的华夏》之《酥肉粉》篇,再次将听众导向各个酥肉粉店。
方德华选择绿城特产老友粉作为第一期节目,那是因为它有普遍的市场,是传统的美食,有非常显著的地理特征。
马依依和节目组承接他的这份“小”礼,第二天就推出酥肉粉这个主题。
一是酥肉粉在绿城周边同样广泛存在,二是那篇佳作的余响还在继续发酵。
在这期节目中,重点提及竖县的方家粉之都、大厨方兴伟。(素材来源于此前绿城晚报的采访)
80年代,广播电台的辐射人群比电视不知大多少倍。
于是,这期节目一经推出,酥肉粉的大名再次响彻八桂大地,方家粉之都成为酥肉粉的代名词,大厨方兴伟的名字也广为人知。
绿城晚报上的连载要慢电台一天。
《舌尖上的华夏》这个系列的不仅完整刊登方德华写的美食文,还附上了老友粉的做法。
上午“酥肉粉”的广播刚播出,晚上报纸上呈现“老友粉”的做法。
于是出现这么一个现象:早餐、午餐,听众去嗦酥肉粉。
晚上,他们就学着报纸的步骤,回忆街头老友粉的做法,在家与爱人研究怎么炒粉。
一连几期节目过后,等后知后觉的电台领导看到听众来信里的反馈,才知道这档美食节目的魅力。
听众在信中表扬电台敢于创新,美食节目做的出色,让他们知道八桂大地还有如此多的美食,纷纷要求扩大对美食的介绍,不要局限于省内,更要放眼整个华夏。
面对观众们的要求,省电台领导、节目组成员又高兴又苦恼。
省内的容易,省外的美食就需要派人收集资料,甚至可能要进行实地考察、采访!
这意味着,需要预算和经费!
领导们很快拍板,决定将这档节目做下去。
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必然能在全国的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年底或许争取一個全国性的奖项。
这决定刚下发,就收到电台的员工热烈反馈!一个个都想争取这一美差。
他们从文字的描述中看出,有些采访需要走访不少地区,可以算是“公款旅游”,又能享受到当地的传统美食!
();() 随着节目的播出,《舌尖上的华夏》这档节目开始拥有大批忠实的粉丝。
散文式的描述、身临其境的配音、像素级还原的美食描绘、食客们的品尝反应,让他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是一场试听大餐。
尤以吃货们为最。
若是方德华知道这个情况,他肯定会说,这是让你们提前几十年享受美食网文+美食纪录片的魅力!
曾经的某本美食文,可是引领点娘潮流的存在,看饿了多少人!
至于《舌尖上的华夏》这档纪录片,更是让多少观众对着屏幕流口水。
就连一些在这上面出镜的美食手艺人、商家,知名度和曝光度拉满,一飞冲天,直接改写命运。
除此之外,当地一些传统美食店的店主发现,自从这档节目播出之后,店里多了不少来尝试美食的外地人。
一问才了解,原来都是到桂省出差的外省人,听了《舌尖上的华夏》后,遵循自己内心的呼唤,特意满足五脏府的要求。
等这批人回到家乡、单位之后,绘声绘色的描绘这一趟美食之旅,一个劲感叹,没想到祖国的南疆竟然有如此之多的美食。
其同事、朋友听了之后,对这档美食、八桂美食节目充满好奇与神往。
然后不知怎么的慢慢传到相关的同行耳中。兄弟省份的电台单位听说之后,纷纷派人过来取经。
等他们听到内容之后,立即拍板引进。
没有引进的单位,则开始研究并模仿这个节目,同样推出自家特色的美食节目。
《舌尖上的华夏之老友粉》这篇刊登之后,再次加深读者对作家“德华”的印象,认为他肯定是一个爱好美食的老饕。
陆绍锦特意寄来一封感谢信,感谢方德华的建议,让马依依因这个节目得到省电台的表扬,今年又能往上提一级,承诺下次一定请他吃大餐!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