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救灾卷10 有限扩张 16(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南陈也受灾了,从南陈传来的信息看,受灾面积也很大,但绝收的区域不多,今年减产是必然的,从往年经验看,粮食价格会一直涨到下一季收获。
一场灾情,让所有机构都高运转,工厂也全负荷开工,机械厂生产的工具,比灾民手中的工具质量好很多。以前因为钢铁数量不足,一直都是限制生产,在当前“救灾第一”的口号下,农具生产终于加足了马力。
在煤矿当领导的郭小威,也收到了加大产能的通知,只是给他的任务量,他根本没有能力完成:他每天产量要提高到8o吨,两个月后要提升到1oo吨。
现在他的煤矿,每天3o到4o吨是正常的量,提升到8o吨,就什么都缺。令他郁闷的是,这个还是军令。
煤矿的机械化改造还没有开始,想要完成任务,只能想别的办法。郭小威和席一鸣想到了“诸葛亮会”,这是部队里面对困难时的一个传统办法。
诸葛亮会效果显着,提了几十条建议,在没有增加人的情况下,煤矿产量增加到了五十多吨。
明崇岛及时送来一批设备,也提升了采掘效率,但离6o吨还有距离,关键是运输太困难了。
灾区,6高县,小张村。
这是离明崇岛比较近,受灾又严重的一个小村庄,只有四十多户人家。
这个小村算是个富裕村,靠着6高纺织园区的巨大需求,小村家家户户都养桑蚕,手上都有不少钱。
一半人家都盖了砖房,大水之下,虽有损失,房子主体都还结实。还有二十几户,仍是土坯房,家当算是全冲走了,有几家情况好一点,还剩个垛,有些冲的连地方都找不到了。
按张国庆的要求,农业局长邬加卫来到小张村,现场调研。指挥是不是得当,关键看“政策是不是接地气”,能不能真起作用,而不是变成面子工程。
邬加卫到的第一天,正好支援的士兵也赶到。那士兵也得到了通知,知道来的是个大官,于是立正敬礼:
“报告长,上士许三才、程事,奉命负责小张庄工作协调,已经到位,请指示。”
邬加卫也见多了这种场面,就按标准的程序回答:
“按计划执行。”
“是。”
许三才、程事与村长做了沟通,邬加卫也在旁边听,并不插话,只是拿纸笔不停的记,得知村里如今最大的困难,是粮食和住房,有几家人去城里买粮,听说也不好买,况且一半人家都被水冲的只剩下人,原来存的钱货都没了,此时就算是有粮,不少农民也没钱买。
天气比较热,农村人,没地方住暂时还能忍,但没粮食是会出大问题的。
许三才让村长先找一些身体还算强壮的人,跟着他们去县里领粮。
程事则留在村里,和村长一起,组织老弱病残捡拾树枝,清理村子。
程事把所有人都召集在一起,讲明灾后暂时不能喝生水,一定要烧开才行。邬加卫的卫兵就负责烧水,烧水的锅是从房子还在的村民家借的,他家里剩下的东西也不多了。
小张村离6高县城有二十多里,许三才带了3o人去领粮,路上就走了三个钟头,人都快虚脱了,好在到县城后,有专人接待,每人都送了两个竹筒茶杯,这种茶杯是可以密封的,回来的时候,就有水喝了。
一行人休息一会,又被叫去吃饭,也是简单的军用口粮,味道一般,还限量,但对于受灾断粮几天之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粮之人看小张庄来的人都没有交通工具,就建议他们每人只背十斤,再多肯定有人要累着,灾民的身体状况都不太好。
许三才想想也是,他配的有自行车,但很多地方道路冲毁,还没有走着方便。6高原是基础条件最好的县,原本的道路系统比较完善,现在抢修的队伍还没有到位,各种轮式运输工具都不好用。
留在村里组织重建工作的程事,以军队的名义,借了村里富户的粮食,先让村民都吃了一顿半饱的饭。
许三才带队,傍晚才回到村子,看着他们每人都大汗淋漓,又背着粮食,村里压抑多天的气氛,终于活跃起来。
邬加卫又与许三才聊了一会,得知县里组织工作还算到位,只是排队时间有些长,知道因为是第一天,以后会好一点。
道路修复问题,他要回去讨论一下,再决定如何解决。
傍晚天色仍很明亮,邬加卫趁着夜色回去,他要看看各县来的简报。
第一次救灾,其实都没有多少经验,张国庆也在电报房等消息。
从6续收到的消息看,各县解决粮食问题前,更要先解决交通问题,县城临水的还好一些,虽说码头也有损坏,效率有所降低,好在还能使用。
不临水的县城,想要把粮食运到县城,就只能靠肩挑背扛。
更为严重的是,到现在为止,井北县还没有联系上。
邬加卫带回来现场的感受,张国庆听完后,同意他的几项建议,要求各县加快道路修复工作,标准可以不高,临时能过就行。
张国庆又增加了几条,紧急向自行车厂采购一千辆三轮车,钢厂将炉渣装船运往受灾区域,再派两个连,带电台到井北县,每天中午、晚上都要往回联络等。
第三天,又进去的两个连终于将电台送到井北县,井北的电台被水泡了,县通讯组的备件不足,无法修复。先前到县城的两个连,已经开始工作。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