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偏僻乡野董家湾(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免费-纯欲御姐主播
这样一晃三年过去了,当地陈家庄有个姓肖的寡妇经常找董兴帮工,她看到董兴人勤快,工钱又不争雇主给多少,一来二去就对他产生了好感。
肖寡妇家境较好,有祖上留下来的一栋房子,三担田地,丈夫是个独子,得病去世后没留下一男半女,不久公婆也忧郁而死,只剩下她孤身一人。
在古代肖寡妇这种情况是最艰难的,房产田产是被族人惦记着的,巴不得肖寡妇早点消失好瓜分她的家产,这就是乡下所说的吃绝户。
族人看到肖寡妇经常请董兴帮工,恶从胆边生,到处造谣她不守妇道,扬言要赶她。
为了赶走肖寡妇,族人先是怂恿内人谩骂,骂她克夫败家绝户,接着是毁她庄稼,暗偷明抢,甚至全家族提前商量瓜分她的家产,这间房分给陈甲,那块地分给陈乙…,只要有本事可先行占有,全族支持…
面对族人的压迫,肖寡妇孤立无援,无力抗争,就想把董兴当成依靠,董兴因为是李自成势力残余,自己都保不了自己,怎么敢造次,只能装聋作哑,刻意回避。
转眼快过年了,肖寡妇族人对她组织了一次规模性攻击。
腊月二十四小年这一天,族长亲自组织四十余人闯进她家,以她是绝户外姓人为由,牵她的猪,捉她的鸡鸭,开她的粮仓,抬她的家具,能搬得动的全部抢走,仅给她留下几天的口粮。
肖寡妇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日子没法过了,当晚就准备上吊自杀,被族人现后制止,说要寻死到外面去寻,这房子姓陈,肖寡妇看到寻死都难,心一横,算了,不寻死了,找董哑巴去,跟他打伙过日子。
说干就干,第二天傍晚,肖寡妇拿出私攒的一些银两随身藏好,偷偷跟着卖工回家的董兴,钻林翻山跟到了十里冲董兴的住所,董兴大吃一惊,这怎么敢收留。
肖寡妇赖着不走了,跟董兴做起了思想工作:
“董大哥,你孤我寡凑合在一块正好呀,你不要担心受怕,陈家巴不得我早点走呢!我跑到你这来陈家求之不得,不会为难你的。他们才不会管我的死活呢,只是盼着早点占有我的家产。我的家产我不要了,卖也卖不掉,外人不敢买,陈家不会买,反正迟早会被他们瓜分,我也不操这个心了。我只想跟你过几天自在日子,趁我们还年轻,还能生个三男两女的,成个完整的家…。”
董兴听肖寡妇这么一开导,想也是的,陈家可能不会为难他,这也算是天大的好事,只要肖寡妇不嫌弃,一起生几个儿也好有个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就这样,董兴和肖寡妇成了家,白天结伴打短工,晚上回居住地,陈家因分了肖寡妇的家产也没有为难他们。
他俩日积月累,加上肖寡妇带来的一些银两,很快就改善了居住环境,建了一栋砖瓦房,开荒了几亩地,后来果然生了三个男丁,这三个男丁成了现在十里冲村董家湾三个房头的房始祖,三个房头人口共计二百余人。
为了纪念李自成,不忘本,湾里老人还经常组织到九宫山李自成墓祭拜。
湾里老人介绍,董家湾是十里冲最早落户的村庄,有三四百年了,其它几个村庄都不到两百年,没有过一百人的,他们始祖也都是避祸逃难来的,不然谁愿意到这个偏僻地方里来。
董兴落业董家湾后,娶了肖寡妇,生了三个男丁,日子越过越好。肖寡妇原来一脉未生,改嫁董兴后就生了三个儿,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董兴蒙到了一坨风水宝地,曾经一个风水先生赶地到此,现了这户人家。当时董兴一家五口都在家,热情招待了风水先生,风水先生在此住宿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对董兴说:“你走运,碰对好地方了,你这有山有水,对面重峦人丁,后背靠山雄伟,住的地方是金鸡生蛋格局,将来子孙望,三百年后还会出个三品以上贵人。”
董兴听后高兴得不得了,心想我董兴自从米脂起义,九死一生,流落于此,没想到还有一运,将来反清有望。
睌上,董兴与肖寡妇在床上正准备快活快活,突然想到风水先生的话,就问肖寡妇属什么的?
肖寡妇说:“你又没读一句书,怎么问起这事?”
董兴说是风水先生说这是金鸡生蛋地脉,人丁。
肖寡妇多少读了点书,加上她父亲是在肖家湾算得上个小知识分子,有点名望,对属像有点懂,不像董兴一概不知。
肖寡妇默了一下,说:“难怪一来就生三个男丁,我是属鸡的,正好应了这个宝地,开窠生蛋。”
“马上行动,再生几个”
“生个球,都五十岁了,你早干嘛去了?要不是我死皮赖脸要跟你,你还是老光棍一个。”
说笑归说笑,董兴不知道妇女生育方面的知识,一有空就努力,总想再生一堆男丁,早点反清复大顺朝,可惜做的都是无用功,想的都是白日梦。
从此以后,董家代代男丁,几代功夫就到了百余个男丁,成为十里冲最大的湾子,这还不算迁出到外面定居的。
转眼之间清朝灭亡,民国兴起。民国因根基不稳而好景不长,到处军阀割据,又有外强侵略,搞得民不聊生。
董家湾属于偏僻乡野,一波又一波的苛捐杂税使该湾更是雪上加霜,各家各户饱一餐饿一顿度日,青黄不接时还有不少人靠外出乞讨过难关。
原来湾子里有一位读过县学的老童生办起过私塾,后来也因无法糊口而停办,艰难时期,填饱肚子要紧,谁还在意学文化,后来全湾能识字的都找不出几个。
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共一大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从此应运而生,带领着全国工农阶级从苦难走向辉煌。
一九二七年冬的一个下午,一个戴眼镜的中男人来了董家湾,自称是一个做生意的读书人,叫李得生,由于巨亏被追债而避走他乡,想在湾中起堂私塾混个肚子。
当时湾子里的几个长老一商量,认为湾子里两十年没人读一句书了,只有读书才能做官,才能光宗耀祖,这么大的湾子必须要有读书人撑门面,再苦再难也要起堂学。
这个戴眼镜的李先生文质彬彬的,像个饱学之士,又几乎不收学费,只求混个肚子,这么好的机会就是勒紧库腰带也要留下他。
一番商量后,长老们一致同意对李先生管吃管住,年底再给他二十块大洋回家过年。
经过一下午的走访了解,李先生被董家湾人的淳朴善良的品质和苛求进步的热情打动,同意留下来起学堂传授知识,吃住解决了就行,工钱一年象征性给个两块大洋就行了,余下的大家分了。
🎁免费-纯欲御姐主播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