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烟笼寒水月笼沙(第4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原来,张好好嫁给沈述师不久就被嫌弃抛弃,独自一人离开了沈家,后来只能以卖酒为生。
杜牧才智难申、须斑白,好好流落市井、当垆卖酒。不仅爱而不能,更都是不幸之人。
杜牧默然无语,在“凉风生座隅”的悲哀中,扑簌簌流下满襟的清泪。曾经以那样美好的歌喉惊动“高阁”“华筵”,出落得“玉质”“绛唇”“云步”“艳态”的张好好,却落到这样不幸的遭际中。
后据野史记载,杜牧五十岁病逝时,张好好听说后瞒住家人到长安祭拜,想起这段有缘无分的当年情,痛不欲生,肝肠寸断,竟自尽于杜牧坟前。
而杜牧写给张好好的诗,像是爱情的鉴证,留存了几千年。
有些爱情像烟火,注定只是一闪而过,虽然短暂却强烈、真挚。即使瞬间迸出的火花,也依然耀眼。
(四)
离开扬州,杜牧最舍不得还是那些歌妓,其中一位杜牧特别喜欢,不知是她貌美如花,还是才艺绝伦,又或者在她的身上有张好好当年的影子。
这位歌妓当时也是十三岁。
杜牧离开扬州时,恋恋不舍地和她在烛光下了对望了一夜,为她写了着名的赠别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从此,豆蔻年华便成了十三岁少女的形容词。
春风十里扬州路,这是杜牧作为扬州形象大使为扬州代言的名句其一。
离开扬州,杜牧变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清明》,据说是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作。读这诗,顿时让游子如归故乡,几乎已成中国人表达“乡愁”的代言诗。
那时杜牧已经四十二岁。由于长期醉生梦死生活方式的摧残,他已经露出老人的衰相,不再过度留恋青楼,而是返还了老人的童心,虽然他还并不老。
回归了人生的纯真,诗人的诗艺也随之返璞归真,进入化境,给我们写下了众多名篇佳句: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冬,四十九岁的杜牧病重。
杜牧心知大限将至,竟自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后人读来平实无奇,丝毫看不出文坛巨擘的风采。或许,这正是一个诗文天才近乎造化的手笔。
据《新唐书》记载,墓志铭写好后,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家人留下十之二三。焚之的,其中定有不少在扬州的应景、应酬之作。
一个大活人给自己写墓志铭,这正是一个别具个性诗人的行为艺术。或者,他要借此表达自己对这个时代与社会人生的态度。返璞归真,才是真。
杜牧所处的时代正值晚唐,国势日蹙、政局日下,他看到当时统治势力的弱化,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朽,也看到藩镇的拥兵自重、百姓的民不聊生,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文人,他不能不为唐王朝的前景感觉到忧患,便有感而创作了这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泊秦淮》,被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有一诗能成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杜牧也可以封神了。
(未完待续,随时补充修改)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