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渐露头(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一:麦田的守望者
小满村坐落在华北平原的一隅,四周被金黄色的麦田环绕,每到五月,成熟的麦穗随风轻轻摇曳,像是大自然最温柔的歌唱。在这个村子里,李大年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背微驼,皮肤被风吹日晒得黝黑亮,但他的眼神却像那刚刚破土而出的麦苗一样,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麦田上,李大年就开始了他的日常工作——巡视麦田。他穿梭在齐腰深的麦浪中,时而弯腰观察一株株麦苗的生长情况,时而又站起身来,眺望远方,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他总能准确无误地指出哪块地里的麦子需要施肥,哪行麦苗该除草了。
“大年,你看今年的麦子长势如何?”邻居张大爷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到田埂上问道。
李大年转过身,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张大爷,您看这麦穗,个个都是沉甸甸的,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啊!”
村民们都喜欢聚在李大年的田边聊天,他们信任这位老农的眼光和经验。在他的守望下,小满村的麦田总是颗粒归仓,年年如此。
二:意外的变故
就在小满村即将迎来又一年丰收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破了这份宁静。乌云密布的天空中,闪电划破了沉闷的夜幕,随之而来的是震耳欲聋的雷声和倾盆大雨。风雨如磐,无情地肆虐着这片土地,麦田里的麦穗被狂风打得东倒西歪,有的甚至被连根拔起。
第二天清晨,当风雨平息,李大年像往常一样来到田间,眼前的景象让他的心猛地揪了起来。他跪在泥泞的地上,捡起一株被风打断的麦苗,泥土从他的指缝间滑落,湿润而沉重。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绝望,这是他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情绪。
“大年叔,别太难过了,咱们一起想办法。”年轻的农技师刘智勇拍了拍李大年的肩膀,试图给他一些安慰。
李大年摇了摇头,声音沙哑:“智勇啊,这次不同以往,损失太大了,我担心……”话没说完,他的喉咙就像被什么堵住了一样。
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看着那些被风雨摧毁的麦田,脸上的表情各异,有的人愤怒,有的人无助,还有的人默默流泪。小满村的麦田一向是他们的骄傲,如今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这场意外的变故,不仅仅是对李大年一个人的考验,更是对整个小满村的挑战。他们需要找到挽救麦田的办法,但在这之前,他们先要面对的是内心的恐慌与不安。
三:重生的希望
李大年站在破败的麦田边,望着那些被风雨摧残的麦穗,心中充满了无力感。就在这时,刘智勇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些资料和笔记本。他是村里唯一的农技师,年轻有为,对现代农业技术充满热情。
“大年叔,我在县里的农业科技展览会上了解到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也许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刘智勇满怀信心地说。
李大年抬头看着刘智勇,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新技术?能行吗?”
“当然,现在有一种叫做‘抗倒伏’的新品种小麦,它能抵抗强风,减少因天气造成的损失。而且,我们还可以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来提高产量。”刘智勇一边解释一边展示着他收集的资料。
李大年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知道改变是必须的,尽管这意味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他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好,那我们就试一试。”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智勇成了李大年的小跟班,两人一起研究资料,讨论实施细节。他们决定先在一小块试验田里种植新品种的小麦,同时开始制作生物有机肥料。虽然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两人都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试验田里的小麦渐渐长出了新的绿芽,这些嫩芽仿佛带着重生的希望,顽强地向上生长。李大年每天都会站在田边,静静地观察着这些生命的奇迹。他的心中再次燃起了火焰,那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成功的渴望。
四:艰难的探索
随着夏日的脚步越来越近,小满村的试验田里,那些新品种的小麦已经拔节抽穗。然而,李大年和刘智勇的脸上并没有太多的喜悦,因为这段探索之路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要艰难。
新品种的小麦虽然抗倒伏,但对土壤和光照的要求更高,这让两人不得不频繁地调整灌溉和施肥计划。每一次的调整都需要仔细的观察和记录,以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健。
“智勇,你看这个数据是不是有点不对劲?”李大年皱着眉头,指着记录本上的一串数字。
刘智勇走过去,低头仔细看了看:“可能是上次施肥的比例不对,我们得再调整一下。”
两人就这样在田间地头反复试验,有时候甚至会因为意见不合而争执起来。但他们知道,只有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合小满村的方法。
除了技术上的难题,村里的一些保守村民对他们的尝试也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传统的耕种方式已经足够好,没必要去冒这个险。
“大年,你们这是在搞什么飞机啊?这些洋玩意儿真的靠谱吗?”村里的老顽固王二麻子斜着眼睛问。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