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朱元璋发怒傻眼的大明藩王(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第244章朱元璋怒,傻眼的大明藩王
朱元璋黑着脸,下了逐客令。
朱雄英立马给曹玮使眼色,示意他先到这里,此事急不得,日后再说。
其实听到这里,朱雄英的手脚已是一片冰凉,曹玮刚刚算到第四代大明王孙,人数就已经激增至3ooo人,一年的岁俸,高达一千八百万之多。
而就算是此时经过曹玮种种折腾,又是开海,又是寻找新作物,不断为大明提升经济,一年的税收,也还到不了两千万。
这样展下去,以后大明一年的税收,还不够支付给诸王的岁俸,这岂不成了个笑话?
正如曹玮所说的,届时朝廷面临的经济财政压力,将会空前巨大!
以前曹玮在提出土地工公有的时候,也曾说过诸王不事生产,但那时朱雄英并没有放在心上。
藩王一共才那么几个,大明还养不起他们?
可任何事情最怕算计,曹玮如此追根究底的计算了一番,直接把两三百年以后,大明将会面临的巨大经济危机,提前揪了出来。
此财政危机不解,光靠一道土地公有之策,难以让大明真正续命!
曹玮见状,也知道一口吃不了个胖子,况且这分封的法令,当初是朱元璋制定的,自己在他制定的法令里找出了个天大的窟窿,不亚于驳斥朱元璋这位大明开国皇帝,洪武大帝的脸面。
朱元璋这么大的年纪了,曹玮如此刺激他,若是气出個好歹来,也是不好的。
慢慢来吧……曹玮心中想到。
朱元璋看完谏书大怒,谓叶伯巨以离间天家骨肉之名,下刑部狱,瘐死。
宋朝这个特殊得朝代不提,秦朝就是以不断变法,最终才能称霸天下,而后的汉、唐,鼎盛时期,空前繁荣,之后也是由于循规蹈矩,一味的按照祖制治天下,最终导致难以收拾的局面。
事实上,就供养皇亲宗室一法令,曹玮并不是第一个指出问题的人。
但以后世的结果来看,大明王朝的衰落,与其有着直接的根本关系。
洪武九年时,有一个浙江宁海人,当时以国子生授平遥县训导,名为叶伯巨,遍览群书,通经学,见识卓越。
所以曹玮要把这个问题指出来,把大明还没有来得及腐烂的创伤之痕揭开。
这是因为当时的朱元璋也年轻,脾气暴烈,且十分重视亲情,把家人看的无比重要。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封诸王这个弊端和痛点被无限放大,假设朱元璋并没有如此分封,而是留下了其他的问题。随着时间彰显了出来,情况大概也差不多,只不过是问题不同罢了。
纵览史书,每个王朝都有这样的问题,其根本在于国情随着时间变化,制度也要随之改变。
可皇权制度下的朝代之中,朱元璋是实实在在对百姓最好的,也是对贪官污吏最深恶痛绝的皇帝,大明针对官员贪污的法律,也是最为严苛的。
也正是因为老朱从小到大的经历,让他把亲人亲情看的太重,制定了这分封制度,后人便言,大明王朝老朱家的天下,是真正的家天下,以一国之力,奉养朱家所有人。
无论是朱雄英还是朱元璋,他们都是当代之人,要处理的是眼下数不清的问题,只有曹玮这个穿越过来的现代人,知道分封制度会给大明带来怎样的恶果。
而朱元璋之所以会留下如此大的一个漏洞,曹玮觉得用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来解释,就很容易明白了。
自己辛辛苦苦打了一辈子的仗,又流了多少血,你说我还不能让自己的儿子享享福?按照当时老朱的脾气,一怒之下杀了叶伯巨也合乎情理。
朱元璋能从一个碗开局,到坐上皇帝的龙椅,要是说他见识短,肯定是不妥的。
后上书给朱元璋,言称天下可患者三事:一是分封太侈、二是用刑太繁、三是求治太急。
叶伯巨上书,其中便指出了分封的问题,跟曹玮此时说的,大差不差,但朱元璋却在盛怒之下,处死叶伯巨。
分封这个问题,站在此时来看,不过是朱元璋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能过得好一点。
这一切都说明了朱元璋心中是装着百姓的,最不济,他也知道让百姓过不好,他朱家的江山就不稳这个道理,因为他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他修改律法,制定法度,在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这份被大明后世君王称为“祖制”的律法,还是十分贴合当时的大明王朝的,否则洪武年大明不会越变越好,永乐年更不会万国来朝。
朱元璋毕竟只是一个人,就算他做到了九五至尊,也没有成仙成佛,明初那种环境,内忧外患,朱元璋需要头疼的事情太多,他没有去想,三五百年之后,朱家子孙会拖垮整个大明王朝。
和曹玮想的一样,朱元璋面对这个问题,再一次的盛怒,但终究是没有像对待叶伯巨那样对他,这就是希望。
或许,今日自己说了这么多,朱元璋的心意能有所改变?
这也是曹玮心中的希望,他不想三五百年之后,大明会再一次得重蹈覆辙。
曹玮站起身,恭恭敬敬的朝二人行礼告辞。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