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莫愁的言语凛冽,很显然,带着一股子攻击性。
没等翁仲开口,老妪笑呵呵的脸上凝成了霜,她愠色道,“丫头,得饶人处且饶人。翁仲君能千古以来做大墓的守护神,你当是你们两个小毛孩子能撼动的么?今日他不追究,你还来劲了。你们砸了人家的神兽,给大墓里炸了个破马张飞,你难道没有错么!”
说完,神色缓了一缓,“活尸怎么了?妙真上人费了多大劲保住他们一缕魂魄,肉身不死,在这方天地间过着人间生活。没打扰谁,没碍着谁,难道非要魂飞魄散了,你才满意么?”
莫愁被问了个哑口无言,是啊,留一缕魂魄,哪怕做个走尸呢,也比被她害得魂飞魄散得好。
思及此,莫愁神色黯淡了下来,她耷眉臊脸地向翁仲君作了个揖,然后蔫蔫地拽过谢清明向牌坊外走了去。
门外已经是凄风冷雪,既阴冷又潮湿。
突然老妪在身后开了口,“嘿,丫头,你们去哪,你们有马,好歹送我一程!”
作者有话要说: 翁仲君:你大爷的,秀恩爱,死得快!
这一章提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妙真上人,这是牛人一位。在这本书里的戏份不是很多,但是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之一,如果有机会我可能会专门开一个坑,把她作为主角写给大家看~
第62章死因
莽莽雪原上风雪凄凄,雪团子如同翻滚的浓烟,呼出的哈气转瞬就在睫毛上冻成一串冰珠,莫愁和谢清明根本就看不清路,深一脚浅一脚的,跌跌撞撞,踽踽而行。
那老妪倒是乐得自在,翘着腿,倒坐在谢清明的马背上,马缰绳还得让谢清明给牵着。
那一口漏风的牙,还吱吱歪歪地哼起了东北秧歌调,“大姑娘美大姑娘浪……”。
不得不说,大姑娘,美,浪,这三个字,和她都沾不上半点边。
莫愁感觉,再听一会,她就得尿裤子。
莫愁一行人顶着风走,她怕贸然张口灌一肚子风,于是转过身,冲着老太太喊道,“大娘,收了您的神通吧,您家到底住哪啊,我们还着急赶路呢!”
老妪许是习惯了这风雪,倒有闲看云卷云舒的闲情逸致,笑道,“峦云峰,李家屯。”
一听到峦云峰几个字,莫愁也顾不得大风小号了,登时来了兴致,凑到马跟前,扯嗓子喊道,“那大娘,您听说过苏剌萨满么?”
夜色正浓,风雪交加,莫愁没看见老妪的瞳孔猛地一收缩,但随即又恢复了痴憨的模样,她拉长嗓门,“想见苏剌大格格,你可得随缘。就看你有没有这个福分咯。”
说白了,老妪给了莫愁两种可能性,能见到和不能见到,但莫愁自动过滤掉了那个那个坏的可能,最低起码她现在的方向是对的。
这老妪,倒是她的福星呢。
“大娘,你来我们村子干什么啊?为啥你和那翁仲君关系这么好啊?”
那老妪扑了扑身上的积雪,看了一眼莫愁,“你是这村出来的啊?那你真是命好,躲过了一劫啊。”
莫愁一听,知道这老妪知道细情,便凑上前道,“大娘,风太大了,我看前面有个石堆子,可以避风,咱去点个火,歇歇脚吧。”
所谓石堆子,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们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累成的一座座人工小山。堆石堆子是很多游牧民族的习惯,也有民族管它叫“敖包”。
游牧民族多是风餐露宿,偶遇个大雪,是常有的事情。于是人们用石块堆成一座座小山,可以暂避风雪,有个相对干燥的落脚地。
等用天亮了可以继续赶路了,也不会拆掉这个石堆子,可以留给下一个赶路人避避风雨,颇有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意味。正是因为如此,游牧民族在看到石堆子的时候,无论是否需要歇脚,是否需要避雨,都会上前为石堆子添一块砖瓦,以示敬意。
慢慢的,石堆子不再仅仅是一个港湾,甚至成为了许多游牧民族的精神信仰。
今天,信仰庇佑了莫愁一行人。
自打知道老妪是她村里突发变故的知情人,又是峦云峰的人,莫愁就开始变得格外殷勤。她干脆利落地顶着风雪燃起了篝火,还化了些雪水递到了老妪跟前。
现用现交的德行,让谢清明叹为观止。
“你这丫头还真算是伶俐,难怪你命好,能逃出生天。”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