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扩大再生产一(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爷爷端详了机器半天,对他几个儿子说道“阿龙刚刚学满师,不容易。这个关键技术,既然外国老师要收费,你们总不能让阿龙贴钱吧。”
伯父、叔叔听后,连忙说道“这个我们都懂的。”
大家又聊了一下最近的稻田、棉花田的事,就各自回家了。
几天后,等他父亲从城里回来时,新做的五台机器又做好了。由于有了第1台的装配经验,后面5台的度快多了。
刘云龙的父亲这次真拉了一车线锭,不过由于吴门桥不能过车辆,线坊的人用车把线锭送到盘门吴门桥后,让他雇人挑回家。幸亏盘门码头上有很多挑夫,不然他一个人可挑不动。他回家时,特意从城内买了2斤肉回来。
吃饭时,刘云龙看着碗里的红烧肉,嘴就馋得口水直流。在后世,他是一天不吃肉浑身就没力,可来到这个时代后,曾有好长一段时间吃不到肉。自肥皂赚钱后,家里已开始天天有肉吃了。一家人边吃饭,边听父亲讲他在线坊的事。
父亲说,他把纺好线的线筒交给掌柜时,掌柜惊讶地问我,你们村里是不是都做拉线的?怎么4o锭线,几天就拉好了。我就说是呀,我们村里人人都做拉线活。掌柜说以前你们水车浜只有3家拉细线,怎么一下子拉细线的人多起来了呢。我问掌柜,这次能不能多拿点粗线?掌柜说,既然你们村做拉线活的人多了,而且质量不错,这次你就带个2oo锭回去吧。于是,我就拿了2oo锭回来。
妈妈问道“纸筒的钱呢,没和掌柜说嘛?”
父亲一听,忙说道“我只管高兴地拿线呢,又忘了和掌柜算纸筒的钱了。”
妹妹在旁边不开心地说道“这几天我可是白干了。”
父亲说道“小梅,你放心,下次我一定把纸筒的钱和老板结清。”
妈妈说道“就知道你是个猪脑子。下次去的时候,把纸筒的事写在纸上,省得你老是忘记。”
妹妹马上说“妈,我来写。”
妈妈问道“小梅,你的刺绣活赶完了吗?”
妹妹说道“这几天我不是给你们做纸筒吗,哪有时间赶刺绣活?”
妈妈说道“赶完刺绣活后,就别再做刺绣了,和妈妈一起拉线”,做刺绣赚的钱比用机器拉线赚的钱少多了。
妹妹说道“妈妈,哥哥做了六台机器,我和你拉线的话,谁来用其它的四台呢?”
刘云龙说道“招聘人呀,开线坊了。”
妈妈说道“开线坊?那要请几个人?。”
刘云龙说道“机器多了,当然要开作坊才能赚更多的钱。”
父亲说道“你把机器放哪里开作坊?”
刘云龙说道“先把机器放家里。我早看好了,你们看,家里除了留下吃饭、睡觉的地方,正好可以放下6台机器。”
父亲说道“那你去哪里给伯父、叔叔家做机器?”
刘云龙说道“就去伯父、叔叔家里做好了。”
他父亲、母亲听后,认为说的有点道理。妈妈问道“那请人来做的话,一天给人家多少工钿?”
刘云龙说道“和肥皂坊不一样,肥皂坊的工人是1天3o文,拉线是技术活,可以给人家一天35文。不过,午饭得他们自己带”。
工人在城里做工的话,除拿3o文工钱外,掌柜还供应一顿午饭。
父亲听后,算了算,一台机器一天可拉16斤棉线,付给工人35文后,可以赚1o85文,忙说道“就35文工价,不能再多了。”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要工人自带午饭,那招聘的人最好是本地人。
次日,他妈妈开始向外放风,说要请人来家里做工,来的人最好是附近村的人,不能太远,太远的话,家里没法提供住的地方。
放风后一个时辰不到,村里一个妇女来到刘云龙家里,说来应聘。她本名叫高和美,是村北高木桥人,嫁到了本村,随了夫姓,改名为刘和美。论辈分是刘云龙的堂嫂,她家境一般,丈夫身体又不怎么好,犯了严重的“大肚子病”,平时在家里也就做做刺绣,纺纺线,每天赚个十几文来补贴家用。
妈妈见是自家人,就做了一番示范,让堂嫂操作了一边。堂嫂本就经常纺线,很快就上手了,于是就被妈妈录取了。
堂嫂是自己村里人,午饭也不用带,直接回家吃饭就是了。她可以每天一早就给家人做好早饭,再过来拉线,中午早点回去,匆匆做午饭后,吃了就过来。
刘云龙对她说,嫂子是自家人,不用这么早过来。你每天只要完成16斤线就行。
接着又来了邻村居家园的一个妇女来应聘。
居家园在水车浜南面,新郭镇北面,距水车浜也只有二里路。
妈妈初步考察后,也被录取了。
到了下午,涌来了一大帮要来打工的女工。这些人平时都是在苏州城各桥头等线坊掌柜招聘的,一听到有人要招聘固定工,都跑到刘云龙家,盼着能被刘家留用。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