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彩云易散琉璃脆(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瞟了眼周围没有旁人,为了及时堵上这个话题,两位姐姐只好拿话敷衍他。
“嗯嗯,说得有理。”
“我怎么没想到,还是你灵光。”
孝儿一下子就相信了,挠了挠头上的小辫子,嘴角咧开老大。
来到少姝卧室,两人打眼瞧着正忙于放置行李的卫铄,妆台、锦被、更多的是文房用具,满满地铺在炕上,不觉吓了一跳。
抬头瞥见两张俊美秀丽的新面孔——还是少姝的好伙伴——卫铄双眼一亮,立即扔下手里的东西,上前来,热络地与青凤姐弟攀谈起来。
丫鬟们端上来洗好的瓜果。
“这是青凤姐弟带来的,给你尝尝鲜,来,甭客气。”少姝说着,往小丫鬟手里也各塞了一个。
卫铄与青凤热切地交流着京师里孩童常玩的把戏,觉原来大同小异,女儿们除了女红绣活,也都爱抓子儿,翻花绳,
卫铄一拍脑门:“对了,我来时路过交城,还买到了新鲜玩意儿。”
众人面面相觑之际,她已经跳起来回身到炕上去翻找开了。
“在这里!”接着,她一支支取了出来。
大家凑上前细看。
“哎呀呵,五颜六色的全没见过。”
“什么啊这是?”
“真是用来玩儿的?也太好看了吧!”
细脖圆肚的形状,上部细长的空管连通下部的葫芦状薄壳,通体晶莹,而那葫芦的底部更是清薄如纸。
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支,颠来倒去地琢磨。
“这叫做琉璃咯嘣,少姝姐姐你们没有见过?”见大家都不认识,卫铄不可置信地眨了眨眼,不过,能给新结识的伙伴们带来惊喜,也让她十分受用。
(琉璃咯嘣:是底子薄脆,吹之有声的琉璃制品,据传已经有4oo余年的历史,是清朝康熙年间琉璃工匠创制出来的,不过既然山西的琉璃技艺在当时全国驰名,两者或有一定的传承关系。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玻璃制造和西方玻璃进口到中国的一个重要时期,根据考古资料,最迟在北魏时期,中国已掌握玻璃吹制技术,可以吹制器形较大的薄壁玻璃容器,因为当时没有玻璃的叫法,所以统称为琉璃也是可能的。据有关记载,中国各地类似“琉璃咯嘣”的手工制品都源自山西交城,吕梁市交城县夏家营镇覃村是“琉璃咯嘣”的原始产地,其样式五花八门:有锤形,也有葫芦形、盘龙、檀香壶等多种形式,且大小不一,最大的近一米。此外还可以制作出琉璃喇叭,可以模仿军号声,吹出悦耳的声调。在如今4o岁以上中年人的记忆里,这个物美价廉的咯嘣儿多给他们带来过难以磨灭的快乐与满足。作为一项民间绝活,2oo7年,交城琉璃咯嘣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她拿起一支来,将细管噙在口中吹吸,很快地,气流顺势涌进瓶中,到达瓶底,于是那薄薄的、略为内凹的底部迅上下鼓动起来,映衬着吹气的节拍,传出了噗噔噗噔、咯嘣咯嘣的声响,音色清脆悦耳。
“所以才叫做琉璃咯嘣呀!”大家恍然大悟。
“好听不好听?在交城路两旁有很多售卖的摊位,也有的人像卖糖葫芦那样,在主杆周围插上细小竹棍,再把咯嘣们插在竹棍上,便于挑选,我头回见就移不开眼了,稀罕得把所有颜色都收齐了,心想带回去给侄儿侄女玩玩儿,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好,我也来试试!”少姝有样学样,青凤与孝儿也迫不及待跟着吹奏起来。
正当屋子里闹腾得不亦乐乎,珐花进来了,见他们嘴边一人一支怪异奇声的“喇叭”,惊得眼睛睁了个滴溜圆。
少姝笑着拉住她,也给她介绍了卫铄,大方的卫铄旋即送她一支“琉璃咯嘣”,欢迎她加入。
珐花诚惶诚恐,对于不知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人,卫姑娘都给与如此的礼遇,她觉得自己是沾了少姝好大的光。
孝儿的嘴吹累了,将细管捏在两掌相握的手心间,反复捏动,照响不误,大家直夸他机灵,兴奋之下,没有掌控好力道,那葫芦的薄薄底面竟在瞬息间爆裂了。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