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那天方老师不肯走,坚持要等店主修复完,并付钱买下那本书。只有一个要求,希望店主提写一句赠言给他。店主有些腼腆:“可我不是大家,我只是一个修书人,我的赠言没有意义。”
“不。”方老师摇头:“有意义。这是我不错眼看到你亲手修复的书,由你这个匠人写赠言在亲手修复的书上,非常珍贵。”
店主拗不过,提落字。正楷小字规整写下: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方老师感动万分,临行前要店主手写地址,并对他说:“我家中也有若干藏书,还请先生帮忙修复。我只有一个要求,回寄之时,请先生帮忙提字。”
店主应允,一直送他们至巷口。
直到后来许多年,梁暮对那家书店和店主都有深刻的印象。清瘦、白净,戴一副金丝眼镜,笑起来有两个酒窝、讲起话来慢条斯理,带着淡淡的当地口音。
也是梁暮对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好印象之一。
那次合唱比赛结束后,两个合唱团建立了联系,不时给对方写信、通电话,互送曲谱和礼物。孩子们对这种因为兴而达成的友谊十分珍惜,梁暮也一样。每当方老师征集卡片的时候,梁暮都会报名。
“你准备把卡片写给谁?”
“张晨星。我就认识她一个。”
孩子们都要把卡片写给张晨星,因为她有一件好看的演出服,和一个好看的妈妈。
“也不能都写给张晨星啊。”方老师笑着说:“你们因为一件演出服记住了一个人,这是好事。但繁星合唱团还有很多小朋友呢,只写给张晨星他们会失落。”
最终的结果是写给“繁星合唱团”全体团员,中间夹带一句“我们想念张晨星等朋友们,期待再次见面!”
很多同学都知道梁暮有一个遥远的朋友,那朋友的妈妈很了不起,但梁暮没有这位朋友的联系方式,只能通过合唱团的信件问好。
那时12岁的梁暮只关心那两件事:一是平稳度过自己的变声期、另一个是明确自己的梦想。
他因为看到店主在修复旧书,突然对光影记录产生兴。那个暑假缠着爸爸给他买了一台摄影机,他从夏令营回来后就举着摄影机走街串巷。他开始观察人,性格迥异的人。
一头扎进光影天地,再也出不来。
第8章3o27天
梁暮在邮局门口碰到了张晨星。
说来也怪,城市不大,他来了一年多,像一个街溜子到处走,却从来没遇到过张晨星。现在却能偶遇了。
这家邮局他12岁那年跟方老师第一次经过,如今虽已翻修过,却还像老人换衣,搭眼看是年轻人,走近能看出脸上沟壑脉络。
梁暮顶替员工架了个相机延时摄影拍素材,坐在一把斜靠椅上,吊儿郎当模样。张晨星目不斜视骑车经过,梁暮从椅子上站起来,看张晨星脚支在地上从车上下来,把一摞书从自行车后座拎下来。力气之大,换一桶桶装水应当也是眉头不皱一下。
“体格真好。”梁暮出声夸她,手插在短裤口袋里走到她面前,爵士帽帽檐挡住阳光,也将他的眼睛罩在阴影里。
张晨星抬头看他一眼,又弯身拎起那摞捆好的书。是她上次淘到的旧书,简单修复后放到网上卖了出去,今天统一邮寄。
“真巧,来寄书?”梁暮明知故问,也知道张晨星不愿说话,径直伸出手:“帮你啊。”
“不用。谢谢。”张晨星转身向里走,手中力道锐减,侧过头看到梁暮半弯着身体握住捆书的绳结,再一用力,从张晨星手中接过。
“日行一善。”梁暮自嘲,转过头招呼站在那的张晨星:“走啊!”
张晨星由他去,跟在他身后,看他用力一提,再把那些书轻轻放到资料桌上。
走到柜台前跟负责邮寄的阿姨点点头,阿姨也不多说话,递给她一沓单子:“填写一下啊。”
“好的,谢谢。”张晨星从斜挎帆布包里拿出一个本子,帆布包应该是背了有年头,针脚接连的地方有几根线头,跟T恤上沾着的墨水遥相呼应,明显的“张式风格”。梁暮只扫了一眼就迅移开目光,猛然想起2ooo年,1o岁的张晨星垂看母亲缝制的演出服。
张晨星低头写邮寄单,一一划,落铿锵,像她的短有遮不住的性格。写一张单子,就拿出最上面那本书,夹在书页里放在另一边。为了节省时间,提前在家里整理好,捆书的顺序和邮寄顺序一致,不用花太多心思在找书上。寄书的时候梁暮听到邮局的阿姨为张晨星算账,这才知道这便宜的二手书竟然还要包邮。
这么有良心的书店主人不多见了。
张晨星还行,至少她卖书包邮。
从邮局出来,外面的日头被云遮住一半,空气闷热,两个人都腻出一身汗来。梁暮从路边阿姨那里买了两瓶汽水,递到准备推车走的张晨星面前。
“还是这个味道吧?”他问张晨星。是第一次来这座城市,1o岁的张晨星请他喝的那个牌子的汽水。年纪轻轻,一把好记性。
一冷一热,玻璃瓶身凝结出水珠,由小变大,最终滚落到地面。梁暮手又伸了伸,张晨星终于接过,牙齿咬住瓶盖,嘭一声,冷气冒出来。世界突然之间变得清凉。
她成年后不太喝汽水,总觉得太甜了。但这样的天气,冰凉的汽水一口灌进去,从口腔到肠胃,蜿蜒下去,透心凉。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