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亦要奋勇向前破釜沉舟(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随着蒙喜一声令下,一面旗帜被高高举起,在风中猎猎作响。
旗帜矗立在风中,上面只有一个简洁明了的“蒙”字。
旗帜展露的同时,风仿佛有了声音和形态,百名骑士昂挺胸,目光炯炯,犹如汇聚了千万人的气势!
即便今日面临生死抉择,
亦要奋勇向前,破釜沉舟!
大秦搜捕方士,此事与炼气士又有何干?正文卷第一百一十四章阻挡门前,严阵以待的不止是蒙喜等人。
蒙喜一行的目的地,正是右军大营。
右军的战斗力明显过后军,事实上,右军可以说是除中军之外,最为强大的一支军队。
在春秋战国时期,通常设有中军、右军、左军三军编制。
当时社会风尚以右为尊,右军地位远左军,左军多为新组建的军队,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和战场清扫工作。
三军之称源于此,诸侯最多只能设立三军,这是周礼的规定。
直到周朝末年,礼崩乐坏,各诸侯国竞相扩军,自此三军扩充为五军,分为前后左右及中央五部分。
前军和后军相当于二线部队,前军负责开路破障,后军负责后方补给运输。
唯有左右两军是真正的精锐甲士集结,特别是右军,尽管人数较少,但单兵战斗力甚至可能过中军。
因为右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用我”的精锐之师。
能够统帅这样一支至关重要的军队,右军的骑都尉自然非寻常之辈。
坐镇右军大营的是一位名叫韩越的骑都尉,他以勇猛着称,曾随大庶长李信攻打楚国。李信因楚昌平君叛变事件导致后勤供应断裂,退路被切断,无奈之下只得依靠作为偏师的蒙武提供给养,稳定阵脚。
当时楚国大将项燕穷追不舍,李信军深陷楚地沼泽,行进缓慢,每日都处于惶恐不安之中。
关键时刻,时任二五百主(即千夫长)的韩越临危受命,随都尉率领自己的部下在寿山一带阻击楚军。
楚军士气高涨,而秦军士气低落。都尉原本计划通过挑战来延缓楚军的步伐,提振士气,不料甫一交锋就被楚国猛将、项燕之子项梁斩杀。
值得一提的是,项梁正是后世那位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由于项羽父亲早逝,项梁肩负起养育和教导项羽的重任。
能够培养出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项梁自身的勇武显然也非同凡响。项燕反击李信军时,作为先锋率先冲入秦军大营,斩杀六名都尉的正是此人。
算上在寿山被斩杀的这位都尉,项燕在此
始皇帝尤为青睐那些早早归附秦国的六国衰微贵族,因其修养深厚,并且与秦国内固有的大贵族间矛盾重重。
在主营中央的大帐之内,韩越正身着铠甲,端坐在一张形似板凳的榻上,要知道,只有始皇帝才有资格坐有靠背的椅子,其余人或席地而坐,或坐于矮榻之上,榻的高度象征着尊贵,因此古时待客常说“扫榻相迎”,意味着准备好上座,而非后世官员认为的预热被褥待客。
此刻,右军大营中人人紧张至极,唯恐出现任何差池。
营中常常流传,若论大秦第一勇士,蒙恬当仁不让,而韩越则稳居第二。
然而,当得知冲击卫尉大营的人正是蒙恬时,韩越面容平静,仿佛听到的只是一件平常之事。
那些长期跟随韩越身边的部下深知,他的这份平静恰恰是他最独特的反应。
作为骑都尉,韩越常以微笑面对敌人,不论对方身份如何,在他眼中,冒犯者必死无疑,然而今天的情况却有所不同。
大帐之中,韩越身披铠甲静坐,面前是一名惶恐不安的斥候,“报告骑都尉,我们在山岭上现了蒙恬所属的甲士队伍。”
韩越并未急于行动,他目光炯炯地盯着斥候,缓缓问道:“主将是何人?”
“公子扶苏是否在其中?”韩越紧接着追问。
斥候犹豫了一下回答:“禀骑都尉,下属并不清楚。只知道对方旗帜上写着一个‘蒙’字。”
韩越脸色微变,眼神略显锐利,随后又恢复了平静。
“那是什么样的旗子?”他接着询问。
斥候答道:“那是牙旗。”
韩越对此感到疑惑不解。
军旗各有讲究,包括令旗、将旗和牙旗等多种类型,其中牙旗代表主将所在。
现在对方打出牙旗,说明蒙恬就在其中。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