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咸平之治2(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水稻对温度要求比较高,鄚州一带没有种植过水稻;听说何承矩要屯田种植水稻,反对的人很多;而且边防兵将领们主要任务是习武打仗,不愿意种地。
第一年试种,由于稻种是从南方引进的,北方无霜期短,又赶上当年下霜早,试种失败了。
种水稻没有收成,反对的意见就更多了,几乎把事情搞黄。
黄懋是福建人懂得水稻的习性,他分析后认为水稻品种多,早晚生长期不同;晚稻九月熟,河北下霜早而春天到的晚;失败的原因是选的种子不合适。
江东早稻七月即熟,所以应该种植早熟品种。
何承矩十分赞同黄懋的分析判断,第二年派人取来江东早稻种子指导人们种植;结果获得了大丰收。
何承矩把水稻穗装了几大车,派人送到京城向宋真宗报喜。
水长城修筑起来后,田中沟渠还有莞蒲,蜃蛤;老百姓种植水稻之余采蒲拾蛤收入增加,之后反对的意见慢慢少了。
到天禧(1o17-1o21)末年,河北屯田实收二万九千四百余石,保州的收入就过一半。
宋真宗年间太监杨怀敏知雄州继续开河蓄水,从安州向西直开到保州西北的沈远泺;又在下游引滹沱河水直到沧州泥沽海口,这样形成了八百里长的完整的防御体系;辽兵真成了望“洋”兴叹的“懦夫”!
白洋淀的形成,既有效阻挡了敌军又推动了屯田;使边防力量得以壮大,辽国望而却步打消了南侵的念头;因而有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正是这一百多年宝贵的和平,宋朝才得以休养生息;才有了中华民族这一阶段的繁荣,才有了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展。
才有了毕昇的活字印刷,才有了宋瓷和宋词;才有了《梦溪笔谈》,才有了《资治通鉴》;才有了唐宋八大家的六大家,才有了《清明上河图》;才有了廋金书……
何承矩官德极好,去世后皇上赐钱五十万,绢五百匹,当地百姓们纷纷哀悼,就连辽境内易州、涿州的百姓也结队到雄州斋僧。
“水长城”这条国防生命线北宋的历代皇帝大多数不敢松懈,而是加强巩固。
宋夏战争爆后,宋军精锐主力尽数西调;兵力薄弱的宋辽边境上“水长城”更成了重大的国防依托。
宋真宗、宋仁宗、宋神宗几代皇帝不惜血本,用心改造这条防线。
到了王安石变法时,这条曾经三百里的“长城”已经被改造成八百里的规模,从天津到保定一线延伸;且水深都在六尺以上,管保叫骑兵迅烈的辽国人无可奈何。
执法宽松的宋仁宗时代也有一条法律红线,任何达官显贵也绝不能碰水长城至今有妄改水口者,重责之。
也就是说谁想在“水长城”上搞开,就等同于破坏国家边防大计;一律严治没商量。
可是,到了北宋荒唐皇帝宋徽宗时代;这条原本没商量的铁律却变成了严重没底线的摆设。
由于宋徽宗年间政治腐败,以蔡京为的“六贼”把持朝政;法律成了一纸空文。
大批达官显贵纷纷沿河占田,然后边民也跟风效仿;巨大的经济效益引了更疯狂的破坏。
好些边地官员为了经济效益,更是把辖区里“水长城”的水挖渠排光;然后空出地来种水稻,从此赚得盆满钵满。
这条曾经叫数十万辽国铁骑无可奈何的神奇防线,就这么弄废了。
弄废的后果就是北宋靖康之耻年间的苦果,金军呼啸南下;失去“水长城”庇护且国防废弛的北宋,边地迅土崩瓦解;被金国铁骑轻松打下了汴京,酿出半壁河山沦陷的奇耻大辱。
奇耻大辱还是小事,女真人掳掠了宋徽宗、宋钦宗和宫廷大臣、宫女、工匠好几万人北行;文人皇帝宋徽宗被关押在五国城的天井里,悲哀地写下了
《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
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三千里,
目断山南无燕飞。
九叶鸿基一旦休,
猖狂不听直臣谋。
甘心万里为降虏,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