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王安石和苏轼(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虽说李师师接了这一单子,但是李啟安还是有空来大宋这边看看的。
院子里的装饰奢华了不少,李啟安还以为太叔亮朝廷赏赐自己的钱去买些家具回来了。
虽说也不是不行,但是总要知会一声自己这个主人吧。
找到太叔亮询问之下,才知道自己误会了。
这些东西都是寿康公主送的,以学生礼的名义送的。
不仅如此,整个院子也扩大了不少,俨然要改造成学堂的样子。
不过这是王安石,不,准确来说是变法派的决定。
在北宋这个时期,思想的变革其实更大于其他方面,最著名的有董仲舒的理学,讲究天人感应。
而王安石却恰恰相反,王安石曾经严厉的驳斥这种说法,认为天象变化与人没什么关系,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正途,君王唯有励精图治,将国家治理好,才能达到人道的极致,与天道并存。
这也是王安石为何在现代的几十年里,风评逆转的缘故,王安石本身就是实践主义,讲究人定胜天,价值观更加接近现代的思想。
变法之争也是思想之争,如今要将变法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人,他需要一个特殊的书院,翰林书院能争取便争取,若是不能,那就让李啟安为自己培养一批思想完全不同的变法新生代。
李啟安给自己推荐的工业时代史书,其中的变革比他如今做的变法更加惊世骇俗。
虽然不可能达到那样的程度,但哪怕只成功了一半,单单是各种工业生产线的出现,也足以让大宋摆脱暂时的困境。
如今最大的问题便是人才,一群勇于打破旧制,开创未来的人才。
他们将这个特殊的书院定在了李啟安院子的旁边,李啟安虽然在许多方面神神秘秘,唯独在宣扬自己那一套知识上,几乎做到了毫无保留。
这一事也强烈的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但是书院此时还在建造,都还没有正式启动,就连里面教学的具体内容也无从得知,保守派完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反对。
说来说去,无非是劳民伤财之类的,宋神宗直接将这些奏折放在一旁,不予理会。
李啟安看着院子周围都在施工,也不禁脑壳疼,这样的环境让孩子们怎么学习?
干脆直接取消了动脑子的课程,改为体育课,跟着太叔亮先学习武术。
在得知李啟安回来后,王安石第一个找上门。
“李郎君当真是来无影去无踪啊,老朽可是找了你好久。”
“找我,王相公可是有事?”
王安石点点头,“最近我设立了一个工业园区,但是在导电、蒸汽、炼钢、水泥、玻璃许多方面都无太多进展,唯一说得上成功的,也只有织布机了。”
李啟安满头大汗,这么多研究同时进行啊,这许多东西,也就在工业史书上提过一下,那几本书更多的还是讲政治、讲制度、讲发展,没讲生产流程啊。
“这炼钢和水泥、玻璃我能帮忙找找配方和制作的流程,照着做,也就是时间的问题。”
“但是这导电和蒸汽机,可就复杂得多了,涉及到物理这门学问,普通人估计要上两三年课,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实践,才有可能做出来。”
“有些跨时代的东西,足以改变世界的格局,但也只有天才才能做出来。”
“反正我肯定做不出来。”
“没关系,我大宋有的是人才。”王安石自信,他一生都是如此自信。
这不是盲目的自信,自王安石为官的时候,大宋与西夏的边境摩擦不断,不少不被重视的大战都在这个时间段里发生。
王安石奔走于各地方治理,他的自信是一步步治理地方来的,他上奏的变法,也都是他在地方任职期间,在民间充分调查,甚至在民间已经实验过,得到很好反馈的。
李啟安也被这种自信感染,“好,既然王相公都如此说了,小子一定全力以赴。”
“不过还需等待些时日,家中还有些事情要忙。”李啟安也没办法,李师师那边刚刚接到单子,贵圈又是出了名的乱,让她一个人去节目组,他还是放不下心。
“不急,这书院也还没建好。”
“王相公,让他们先把教室建好,至于其他布置,我去把我家乡的建造图纸拿来,用水泥来建造书院,用与众不同的外观设计,来吸引对变法新知感兴趣的学子。”
王安石眼前一亮,“好,就按照小郎君的办。”
“这几天,这个点我都会在院子里,大概一两个时辰,明日王相公可以来院子,我把一些图纸带来。”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