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给家写信(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有邮局寄信讲究格式,寄在大兴安岭的写“本县”,邮费只要4分钱,这样不仅邮费便宜,信件还不会被派出去,收信时间也大大缩短。
寄往外省市的邮费为8分钱。
乡村、生产队那时住户一般是没有门牌号的。但不打紧,因为邮递员把信件送到供销社在生产队的下伸店里。
地址不写全也不要紧,因为一个队里爱写信的年轻人也就这么几个。信封姓名后,除了“收”,一般也会加“亲拆”“敬启”。
见字如面,纸短情长,如今看来很美好,其实都是当时的真实写照。电报按字收费,太贵了。除非急事,一般通讯,人们更愿意选择写信。
“好久不见,不知从何说起”“总想提笔与你一叙,奈何……”,这些是“统一用语”。
回得不好要重写一遍,字迹过于潦草,也要重新誊写一份。
给家里写的通常不长,常常是一句“我在这里一切都好”。
给友人写的却事无巨细,写日常、写新闻、写“废话”、写情话。“1、2页还算少的,一般能写上3、4页。
寄出一段时间后,寄信人便盼着回信了。忍不住天天去下伸店看,嘴里却嚷着“我去给队里拿报纸。”
邮递员,最早叫邮差,穿着一身绿色工作服,骑着一辆绿色的自行车。大兴安岭的邮递员一般都是牵着马,腿儿着送信。
而乡下林子里多是土路,但邮递员们娴熟得很。屯子里头的孩子也愿意跟在后头小跑一阵。
寄信人,此时成了收信人,一听着邮递员丁零当啷作响的铃铛声,心里头就按捺不住,等待的心情就像酿酒一般。
其中有一类信件比较特别,信封寄信者位置上写着“内详”。这类的信件自带“粉色”,是互有好感的年轻人之间特有的,旁人一目了然,颇有欲盖弥彰之感。
轰隆隆的火车有着邮政专属车厢,装着一车厢信件,承载着浓浓的思念,驶向远方。
张初一和颜红军跟着姐夫苏永旺来到供销社,这时候快过年了,本来就鼻孔朝天,臭脾气的店员们更是牛的不行了。
你买点东西跟求爷爷告奶奶似的,好像花的他们的钱。
“哎呦!什么风儿把苏哥你吹来了,食堂的大红人也会来供销社么!”
苏永旺刚一撩门帘子进去,就被几个大姐围住。
张初一和颜红军哥俩想起来刚坐小火车来红旗林场的时候,人家店员可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颜红军更是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看了看门口的木门。
“李快腿呢?这不是快过年了,我弟他们想写封信给家里,给来俩八分的邮票,信封、稿纸,笔借我用用。”
苏永旺可是林场后勤的大红人,有时候她们店员票不够了还得找人家去换票,这可是一尊大佛。
“来来来,俩小伙子,你俩就上这写!”
一个大姐拿上贴好邮票的信封、纸笔领着哥俩到了后屋仓库库管员的房间。
“谢谢姐!”
“客气啥,写完把门带上啊!”
这位大姐回身儿边走边嘀咕,这俩小子咋这么眼熟,苏大红人多会有了俩弟弟?要不要把自己家表妹给介绍介绍。
“初一,咋想起写信了?写点啥啊你说!”
张初一看向抓耳挠腮的颜红军。
假装摸兜子,从兽栏里拿出来十张大黑石,递给颜红军五十。
“哎呀妈呀我师傅你哪鼓捣的这么多钱?”
“嘘!消停儿的,咱俩一人五十,是俩师傅给的收徒礼,让咱寄回家。
你可别问你师傅啊,俺师傅说段老爷子要面子,不让说,以后好好孝敬人家。”
颜红军用力点点头接过钱,眼里模糊了泪水。
老头子太好了,以后替换下来的裤衩子我包了!
颜红军心里默默的下定决心。
喜欢大兴安岭打猎知青请大家收藏大兴安岭打猎知青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