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堪忧现状(第4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免费-纯欲御姐主播
王成、柳大丰二人率领的第一、第三哨进展也出奇的顺利。
大兵压境,由于阵仗太大,沿途乡绅跑个精光,行军完全没阻碍,一路长驱直入,畅通无阻。
两哨人马费时两个多时辰,顺利抵达?安庄,按照计划紧锣密鼓的开始执行下去。
?安庄比不上瓦城,就一座周长千米不到的土墙围着,高度两米不到。
但?安庄两户乡绅有骨气,舍弃不下自家家资,因为毗邻县城,一边让人进城报信,一边让族人、壮丁等硬着头皮防守。
就这土墙,哪能挡得住一千多武器齐全的大同兵(包含招募的农兵)。
气势汹汹的大同兵刚到庄外,还未朝里面喊话,土墙上驻守的青壮便被气势所震慑到,瞬间一哄而散。
没错,就是一哄而散。
后续进展一切顺利,按照软硬兼施的计划,在查抄了?安庄大姓,处理完地痞无赖后,大同军开始征兵和放救济粮。
与瓦城一样,当苦哈哈们领到救济粮时才现,这帮大同军并不像两位老爷家下人宣传的穷凶极恶之徒,反倒像是专门救助他们这些人苦难人的菩萨。
就这样,?安庄、瓦城两地风风火火的开展丈量田地、登记人员、训练民兵等工作正式展开。
?安庄、瓦城被攻占的消息当天下午传至昌邑县。
彻底传开后,县城人心惶惶。
知县王庆祚听闻后愁眉苦脸,他刚走马上任,屁股还没坐热,连幕僚都没来得及聘请,结果摊上这档子倒霉事。
试想,县城隔着十几里地,就是数千反贼占据的地盘,这对于有守土之责的知县而言,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被一撸到底,在这个特殊时期可能还会被下狱问罪。
王庆祚,江苏太仓人,有个举人功名。因为屡试不第,最终家里花钱走关系,运作一番后,给他捞了一个昌邑县知县。
举人做知县,在明朝并不见怪。
王庆祚一个读死书的,哪里会知兵事,对于近期如雷贯耳的大同军,又哪里清楚下一步该如何,忧虑问道:“反贼日渐势大,其意图也明显,怕是不久贼兵就会攻城,诸位说说,当下我们该怎么办?”
典史吴大章看得透彻,安抚道:“禀县尊,依反贼这两月举动来看,反贼此时根基未稳,想来一时半会儿并不会急着攻打县城,等府里消息就可,县尊勿要忧虑。”
王庆祚叹息一声,说道:“自反贼起事之日起,如今近两月已过去,府里确是一直强调按兵不动,叫本官如何能不忧心?”
其实吧,王庆祚不清楚的是,整个山东官场都已经人人自危,因为他们清楚崇祯皇帝的秉性,这次肯定要战后追责。
满清长驱直入,济南城等数十州县被破,最远到了昌邑地界。此次满清将德王一家、大量官员、百姓掳走,这口大锅怎么也要人来背。
按照原定历史线,崇祯皇帝战后追责之下,山东巡抚颜继祖、保定巡抚张其平、顺天巡抚陈祖苞、蓟镇总兵吴国俊、援剿总兵祖宽、倪宠等数十位文武将官被处死。
随着济南城被破,山东布政使等一众官员殉国,连巡抚都自身难保,谁还会在这个特殊时期分出经历顾及你一个聚众作乱的暴民,何况登莱二府根本就没兵可调动。
登莱二府下辖三个属州、十一个县地,七个卫所,一个备倭司,在明初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战力,随便就能拉出几万大军。
可如今是明末,卫所制度败坏,底下那帮人早成了农奴。武备松弛的情况下,被巡抚带走了几个卫所仅存的可战之兵,用于德州防务和济南城城防。
等于说,现如今登莱两地、包括整个山东基本无兵可用。
就县里这帮人,哪怕招募几千人乡勇,他们也不敢出城作战。外面哪怕乱翻天,只要县城还在,一切都好说,县城若是丢了,可不仅仅是丢乌纱帽那么简单。
最终,县衙一众人商议后,决定号召富户捐钱捐粮招募乡勇,防备城外乱民。
对于这一决策,城内大户自是没人反对,这里面就有二三十位城外带着家当来的乡绅,以至于县衙轻易就募捐到大量银钱物资。
县衙只用了一个月,就招募到近千人乡勇,加上先前防备满清时招募的兵丁,足足两千人乡勇队伍,更是破天荒的三日一操。
一时间,士气大增。
胡昱这边进展也很顺利,用时一个来月,将流民安置到了各地,治下之民正式迈入三万人大关(其中多是引流来的流民)。
大同军也无节制膨胀一倍多,正规军达到四千余人规模,预备役新兵八百人出头,负责村庄治安的民兵两千余人规模。
这一次抢占的地盘,为两镇、十一个村,最终两镇合并为一镇,又划出紧挨大同镇的四个村归大同镇管辖,两镇合并后改名民意镇,筹备的镇务院设在瓦城(民意镇)。
内部职务也进行调整,许承德不再担任大同镇副镇长一职,改为担任民意镇镇长,郑理(郑家家主)担任瓦城镇副镇长一职。
很快,乡下抄家所得的物资,一部分向着瓦城运来。
🎁免费-纯欲御姐主播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