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望尽天涯路三(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1995年,创建上海金星实业有限公司。
1999年又以1。5亿元注册金星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成为“金星系”核心投融资平台。随后,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并购,陆续控股灵丹集团、北冰洋证券等国内知名企业。
至于雷光在资本市场掘得的第一桶金,据说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主要以受让转配股、法人股与配售新股等政策进行套利,积累了大量财富后迅速离场。
在2001年前后,金星公司成功进入风投领域,投资孵化了包括两三家上市公司在内的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
2002年,雷光又以私募股权投资方式,低价受让万金药业内部职工股,并联手“金星系”公司接盘一家白酒类上市企业,再以控股的灵丹集团为平台,进而控股北冰洋证券,并在这两家企业上市后获得了巨额收益,逐渐形成了以金融产业为平台,以医药产业为补充,以多层控股、参股为手段相融合的“金星系”资本帝国。
1999年6月,持有上市公司灵丹药业50。2%股权的灵丹集团,被整体出售给雷光控股的“金星系”四家公司,股权出售后,国资全面退出。
金星公司获得了灵丹集团的控股权,间接控股拟上市公司灵丹药业。
当时,由于距灵丹药业上市仅有一年,这笔股权在灵丹药业上市后,金星公司再次获得了巨额增值。
而令人费解的是,此次股权转让价格一直未公布于众。
但据内部人士透露,“金星系”公司的出价总额不足亿元,存在明显的低估。
但当地国资部门却对外宣称,一切均规范操作,不存在国有资产低估之说。
2000年5月,灵丹药业成功上市,融资3。6亿元。
有人说,当时在证监会任职的樊仁,在灵丹药业上市的关键环节,为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雷光自然会知恩图报。
9
2006年初,银山系完成控股北冰洋证券后,计划借壳土星建设谋求上市,得到了土星建设所在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
2006年10月,北冰洋证券借壳土星建设上市方案确定:
以“资产置换加定向增发”的方式,由灵丹集团收购当地国资委持有的土星建设47。17%的股份,再以出让土星建设的全部资产负债并定向增发7000万股,以置换灵丹集团等三家公司持有的北冰洋证券56。76%股份。
事实证明,雷光控制的“金星系”公司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暴利。
关于此次北冰洋证券借壳上市,有人替雷光算了一笔帐:如以“金星系”持有北冰洋证券的市值,减去入股土星建设的出资和支付当地国资的现金后,雷光控制的“金星系”获利已近百亿。
当时,有财经人士提出质疑:即2006年12月,证监会批复北冰洋证券合并吸收原土星建投,当时北冰洋证券56。76%的股权,经审计仅作价6。3亿元,而上市后的北冰洋证券的最高市值已经达到400亿元,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至此,在雷光的操盘下,“金星系”的胆大豪放,长袖善舞,已驰名市场,蜚声股市。
据一位熟悉雷光的资深人士透露,雷光为人低调随和,待人厚道,具有远见卓识的投资天赋。
他交友广泛,无论达官显贵、文艺名流、同事同学,乃至接触不多的基层下属,皆感念其诚恳热心,仗义助人,此与前证监会高官李鑫的为人颇有几分相似。
实际上,雷光生前编织了一个隐秘而封闭的资本市场人脉网,原证监会副主席李鑫、长安证券总裁樊仁等显赫人物皆名列其中,而与李鑫一度谈婚论嫁的那名女歌手,即由雷光从中牵线搭桥。
雷光之所以能够成就庞大的“金星系”资本帝国,不仅在于雷光拥有快捷灵通的信息和强大丰富的人脉,而且在于其能依靠投资领域的高智商,及时把握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脉搏,准确捕捉投资良机,将投资积累不断地孵化膨胀,进而持续并购扩张,先后控股三家上市公司和多家未上市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演绎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造富神话。
以阿娇的理解,年仅40岁的雷光,正值人生和事业的巅峰,拥有庞大的资本财富,广阔的事业舞台,美满的幸福家庭,不知为何要以这般惨烈的方式终结生命,留下一串或许永远也无法破解的资本和财富谜团。
据网贴透露,就在雷光自杀的前几天,中纪委决定联合几个政府部门,将对有关上市公司在股改前后存在的涉嫌巨额利益输送现象进行调查,而证券公司借壳上市将成为调查的重点。
自然,北冰洋证券通过借壳土星建设实现上市,也难逃调查,脱不了干系。
有消息灵通人士披露,雷光曾被调查组人员请去“喝茶”,回来后便一直意志消沉,郁郁寡欢。而另有传闻称,雷光被有关部门约谈,可能与灵丹集团、北冰洋证券的资本运作有关,其中是否牵涉到巨额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不得而知。
雷光自杀后,“金星系”控股的三家上市公司均在4月20日临时停牌,皆称公司发生重大事项,停牌一天。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