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全城书生哀声连连(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离拍卖会开幕仅剩最后一天!
皇宫里,朱元璋满脸笑意地将一份奏折交给了刘伯温和汪广洋,并吩咐下去,要向全国公布这个消息。
半天不到,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飞遍了整个应天府。
城里百万人,城外数十万,几乎在一天之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若是一般琐事,哪能传播得如此迅速?
但这次不同,关乎的是科举和武举的大变革,牵动着天下的神经。
就连不识字的百姓,也会掏钱请来识字的老学究,大声宣读公告内容。
从今往后,科举不再仅仅围绕儒家经典出题!
而是变更为新的君子六艺。
原来的儒家君子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而从七月的科举开始,改为:礼、乐、骑、射、书、诗!
并且,从原先撰写论文式的阅卷方式,调整为由多个小题组成的试卷,满分一百,每科限时四个时辰,共考四份卷子,加上两场武艺测试,总分六百分。
一时间,应天府内聚集的书生们,像炸开了锅。
有的老书生,手捧《论语》和《左传》,仰天长啸:“天啊,你怎么能这样!”
“前朝废弃科举几十年,好不容易新朝恢复,竟然考骑马射箭!”
“我苦读四书五经二十载,现在却要考射箭骑马,这叫我如何是好?”
旁边一位中年书生,倚墙哀叹:“我读书十七年,其中十年全靠妻子摆摊卖糕点养活,岳家和妻子都盼着我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如今……”
他话未说完,心中暗自嘀咕:老子穷了一辈子,吃了十几年软饭,就指望科举翻身当官,这下,梦碎了。
坐在茶馆二楼的沈旺,听着楼下书生的叫喊和哭泣,不由感叹:“还好改了啊!”
他心里细想,不少考生,几十岁还在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别的啥也不会,田不耕,生活经验近乎空白。
这样的人若考上,做了县令,那可真是一方百姓的灾难。
科举考试,状元最多给个五品官,进翰林院,其余进士大多六品起,最低八品,从县令做起,也是地方的管理者。
沈旺本对这些书生有些同情。
毕竟昨天还笑话了不少书生。
但现在,他庆幸朱元璋采纳了自已的建议,改革了科举选拔制度。
沈旺听着楼下书生的哀号。
有的书生喊着,自已在青楼耗了几年,钱花光了,就等着考试后迎娶那个愿意供养自已的女子,结果希望破灭!
还有的书生,高呼对不起父母。
因为在家中,他什么活都不干,醒来就吃,吃完就读,读完就睡,日复一日,已经二十年,就等着金榜题名风光回家。
沈旺听着这些,想着做县令的事。
按明朝制度,除非县里发生天灾、大匪患或税收不足,否则朝廷基本不过问。
这意味着县令在当地就是土皇帝,除了不敢得罪退休的地方乡绅。
拥有这样的权力,县的未来发展、经济重心、赤贫人口、如何增加财政收入、如何鼓励农耕等,都需县令考虑。
甚至判决案件、治安维护、降低犯罪率,也都得县令拍板。
明朝的县令,集财政权、执法权、司法权于一身,还要负责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发展规划,权力集中。
不谈贪腐,但凡这个人稍微平庸,就会有两种结果。
要么无所作为,整日享乐。
要么事必躬亲,累到吐血。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