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两府三司制(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是这个道理,就跟武将军队要换防一样,在中央也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对机构进行调整。”
对于李康的感慨,李鸿运表示认可,然后继续说道:
“除了翰林院之外,唐朝中后期对中央机构的调整下,还诞生了一个新的机构——枢密院。”
“这個机构是做什么的呢?”大魏太子安逸问道。
“在唐朝时候,枢密使的主要职责就是为皇帝传达诏令,大臣们如果想要向皇帝上奏书的话,也只能通过枢密使来传达。”
等李鸿运说完,卫国国君李康不禁问道:“那这个枢密院的职权,是不是有些过大了?”
李鸿运摇了摇头,继续说道:“这还不止,枢密使如果认为起草的诏令有不恰当的地方,可以用黄纸写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并把这张黄纸贴在诏书之后。”
“至于说枢密院的权势过大,这一点也要考虑在枢密院中当值人的身份,唐玄宗的时候,经常委派宦官充当监军唐肃宗唐德宗时期,也是利用宦官掌管禁军,一直到唐宪宗时期,在加强翰林院职权的同时,便设置了枢密使,担任枢密使的人同样是宦官。”
“委派宦官来担任枢密使?”
卫国国君李康听到这样的安排后,脑海中不断地分析着这样做的好处。
“总之,在唐朝的中后期,翰林院和枢密院的权力逐渐上升,而与此同时,三省六部的地位却在逐渐的下降。”
“国家大事从中书起草、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变成了翰林院起草,再由枢密使对外宣布,最后由六部执行。三省宰相逐渐的就,被翰林院和枢密院给取代,实际上也就是李康刚刚说的那样,对机构进行调整,从而加强皇权。”
“而且控制翰林学士和枢密使,也的确要比控制三省宰相要容易一些。”
“若是寡人没记错的话,之前在说宋朝兵权的时候,也有一个枢密使,那个枢密使是负责的调兵权,这两个是一个部门么?”
魏国国君李康,看着枢密使和枢密院,想起了之前李鸿运在讲赵匡胤的时候,提到过这个。
“是一个部门吧!但是职权却不相同!在唐朝的时候,不管是三省制,还是两院制(翰林院和枢密院),都是在决策流程上分割宰相的职权。
“而到了宋代则是进一步的按照职能分权,当然,先要理解,按照职能分权,并不是在宋朝的时候出现的,而是唐朝中后期五代十国一步步形成的。
拿宋朝举例子,只是说明宋朝更具有代表性,毕竟唐末五代十国,这一段时间,情况有些特殊,到了宋,才大致上安定了一些。
再一次强调,三省六部制最理想的运行状态,在华夏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运行太久的时间,后面就又逐渐的三省合一了,根本原因,就是三省分权的效率太过于低下,根本就应对不了天下万事!”
李鸿运这一点的强调,群聊之中没有人反对。
“唐代的枢密院负责的是决策流程上的一部分,因此,在唐后期枢密院的职权也越来越大,宦官的权利也越来越大,最终甚至到了宦官废立皇帝的地步。”
“宦官专权?东汉不是已经有这样的教训了么?怎么又出现这样的事情?”
大靖王朝的钟天,对于生这样的事情,很是不解。
“别忘了,唐朝的宦官可是有监军,甚至直接掌握禁军的!就赵匡胤篡位前掌控禁军一样,唐朝的禁军可是在宦官的手中,有了兵权,才有其他的一切。”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鸿运也是满肚子的不理解。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