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王昌龄来京(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夏日,王昌龄为一桩公事,从江宁来长安。
进城,他先到酒楼里喝杯水酒,歇一歇脚。邻桌,正有酒客叫了歌女来,点唱李白《子夜吴歌》之春夏秋冬,另加一《春怨》。王昌龄借光,边独自饮酒,边欣赏歌词。听着,听着,他为李白的情绪所动,心中生出许多感慨。
通过孟浩然,王昌龄认识了李白。
当年,王昌龄因与张九龄关系密切,从京城贬放岭南,路过襄阳,去看望病中的孟浩然。谈起朋友,孟浩然告诉王昌龄,李白刚刚离开襄阳。孟浩然直说这李白是个值得一交的天才。
孟浩然说,李白作诗提笔即成,想象丰富,诗句与情感奔放至极,不是亲眼所见,常人很难相信。有人传,李白少年时曾梦见他所用的笔,笔尖生花。其实,李白岂止是“梦笔生花”,笔只要握在他的手上,落笔即生花。他的诗作常令人惊叹不已。
王昌龄作诗也很有独到之处,曾有后人将他与李白并称。
三十七岁上,王昌龄进士及第,在朝中做了几年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他又应博学宏词试登第。当时,进士及第已被比作跳跃龙门,通过博学宏词的考试,更被看作比登天还难。王昌龄居然一举登第,足以见出他的才华能力确实非同一般。
有心相交,总有机会。
离开襄阳,王昌龄在岳州(湖南岳阳)遇上了李白。李白往各地游历,正巧来到岳州。两人一见如故,在一起好好叙了三天三夜。李白说,他人生不得志,满腹经济之策无处可言。王昌龄对自己官运不佳也大牢骚,他说,他又何尝不想报效国家,可生不逢时,即使在朝中做了小官也无法实现宏愿。面对前程,李白和王昌龄都有隐居深山的想法,他们共同羡慕“抱子弄白云,琴歌清声”的世生活。志趣相投,话便说不完,不是与王昌龄一路同行的京官三番五次催着上路,两个人不知还要说上多少天。临分手,李白为王昌龄写了一长诗。他在诗中说,他与王昌龄“相知同一己,岂惟弟与兄?”又说,“我愿执尔手,尔方达我情”,“临别意难尽,各希存令名”。王昌龄也作诗《赠李十二》。
岳州一别,王昌龄再没有李白的音信。
孟浩然离开世间已经三年有余。
三年前,王昌龄由襄阳返回长安,从年初等到年底,好不容易,李林甫才答应重新任用他。开元二十八年(74o)冬,王昌龄再次离京,赴淮南道江宁(江苏南京)做了一个小小的江宁丞。
歌女唱罢,王昌龄朝邻桌的酒客拱手问道:“请问这几位兄弟,你们所点歌词的作者,可在京城?”
王昌龄没穿官服,从江宁到长安,路上走了十来天,他风尘仆仆,看上去像是个乡下老汉。
“老哥是刚从下面来京城的吧?难怪连大名鼎鼎的李白都不知道。”一个酒客对他的问话好笑,回答说,“他是朝廷里的翰林,常为皇上填写新歌词。在这条街上,你也经常可以见到他,他喜欢来这里喝酒。时下,京城几乎没有不知道李白的人,很多人都认识他。”
没想到,这几年,李白的生活变化如此之大!
他已经是京城的大名人了!
王昌龄想,这次来长安,一定要和李白好好地聚一聚。
付过酒钱,王昌龄打算马上就去见李白。可是,从酒店里出来,他看见的却是另一位好朋友。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