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我姓于于华的华(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川端康成在《雪国》这本书中,几近淋漓地贯彻了日式古典文学传统,除了唯美主义,整部中篇小说渗透着“东方式”的虚无。
譬如《雪国》中的经典结尾:
“……她在空中是平躺着的,岛村顿时怔住了,但猝然之间,并没有感到危险和恐怖。
……简直像非现实世界里的幻影。僵直的身体从空中落下来,显得很柔软,但那姿势,像木偶一样没有挣扎,没有生命,无拘无束的,似乎超乎生死之外。”
苦闷、忧愁、哀色极其轻易地从字里行间升腾而起,即便川端康成的中心思想是死并非生的终结,但这样情绪哀柔的文字,在当时受到了不小的批判。
而我国,也有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在情思上与这段结尾有所类似: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
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这部作品,就是1992年发布于《收获》杂志的——《活着》。
聂子航几乎能够背诵出《活着》的结尾,因为它实在经典,且弥留着震撼人心的余韵。
而他之所以能在片刻间想起这段文字,是因为创作《活着》的这位作者,此刻就坐在他的眼前。
“哪里疼?”
此时的于华,造型上还没有后世步入老年时那么随性,头发梳的整齐光鲜,尚未发展“泰迪式”的潦草发型,整个人看起来也精神焕发。
“我当然知道是牙疼,同志,我问的是你哪儿疼。”
“这儿。”聂子航指了指腮帮子,随即略带点犹疑地说道:“大夫……不是,兄弟,你真是卫生所的医生?”
于华呵笑了声,一开腔,一股子诙谐感隐藏不住:“头一次听说,上卫生所喊兄弟的。怎么,我不像医生?”
();() 聂子航十分肯定道:“不像。”
“这话稀奇。”于华也笑:“那你说我像什么?”
聂子航在他对面坐下,故意道:“像古代支摊的秀才,在街边给人写家书的。”
“哈哈哈,还是有人第一次这么形容我,不过穷酸倒是一比一贴切。”
于华说着取出一支棉签:“张嘴,我看看怎么个意思。”
“啊——”
一支棉签压上聂子航的舌面,趁这个空当,他好好观察了一下卫生所的环境。
牙医诊区,其实与后世的牙科医室出入不大:带水池子的躺椅,并排摆放的牙齿模型,工具台上有酒精、钳子与牙钻。
另一侧,外开的两扇老玻璃窗户上涂着大红色的“治牙”。
见“于大夫”好一阵看不出病因,聂子航咧着嘴发问:“那个,于大夫,我这不用拔牙什么的吧?”
78年的牙科卫生所里麻醉缓痛的手段几乎没有,麻醉剂运用并不广泛,拔牙和上刑没什么区别,一套流程走下来,不是满嘴见血不算完。
“你这個说不定咯……”于大夫捻着棉签,往阵痛的大齿方向压了两下,引得聂子航倒吸一口冷气。
他接着笑道:“不碍事,就是上火了,开点药,吃两天就没事了——或者赶紧处个对象。”
聂子航揉着腮帮子,听到后一句话,心里暗爆了句粗口,面色淡然地问道:“听大夫口音,不是燕京本地人吧?”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