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不过这倒不是问题,就算慕姗姗拍摄出来后用不到电视剧里,也能有其他用途。
“我觉得你那个访谈节目第一期选题就拿出国潮说事,肯定会受到关注。”林子轩提议道,“你现在多拍摄些素材,不光是剧组里的,还有那些以前出国的人在纽约的真实生活,这样有了对比,会讨论的更有深度。”
“那节目还是没影的事儿,台里还没批呢,这会准备太早了吧。”慕姗姗犹豫道。
慕姗姗回去后不可能继续主持《方大综艺》,那样位置会比较尴尬。
林子轩本来也不着急,等回国之后再说,不过他这些天和生活在纽约的华人打交道,接触到各个层面的人,萌生了一种想法。
等慕姗姗提出要拍摄纪录片的时候,这种想法就在他脑海里成型了。
《京城人在纽约》是一个虚构的故事,里面的爱情和商战情节存在艺术加工的成分,是为了戏剧效果,让观众看的过瘾。
那么华国电视台能不能到纽约拍摄一部纪录片讲述华国人在纽约的真实生活。
加上慕姗姗的访谈节目,深入的挖掘出国潮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
电视剧、纪录片和访谈节目,从虚构到现实,通过访谈全方位的展现这个时代的出国热潮,三者互相影响,宣传造势,相信能够吸引华国观众的注意,轰动全国。
这种跨界的大型策划以前好像还没有过,一旦成功,绝对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反响。
更重要的是,能给慕姗姗的新节目带来超强的关注度,一下子火遍全国。
林子轩希望慕姗姗回国后,在华国电视台是王者归来,而不是重新开始。
“觉得我这个策划怎么样?有没有被震撼的感觉。”林子轩得意道。
“得了吧,台里抠门的很,来纽约拍摄纪录片不要花钱啊,这事成不成还不一定呢?”慕姗姗反驳道。
她心里虽然认可了这个策划,不过这时候不能宠着林子轩,俩人习惯了这种说话方式。
“你明天打电报回去,把这事和台里领导汇报,看看他们的意见。”林子轩决定道,“反正你人就在纽约,台里只要派两个摄像师过来就成,花费不高。”
“那行,我试试看吧。”慕姗姗答应道。
《京城人在纽约》的版权已经归属华国电视台,算是电视台的定制剧,这个策划方案对电视台有利,批准的可能性很大。
而且,她回国后的新节目也有了着落。
“你觉得《姗姗访谈录》或者《姗姗有约》这样的名字怎么样?”林子轩询问道。
“你可别害我,你看台里有哪档节目是用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太张扬了。”慕姗姗摇头道,“我觉得叫《文化访谈录》就不错,还《姗姗有约》,我和谁约啊,这种带有不良思想的名字领导肯定给毙了。”
“你和我约呗,咱俩明天单独出去逛逛,看场电影,喝喝咖啡,来了资本主义国家怎么也要时髦一回,讲讲小资情调。”林子轩调侃道。
“小林同志,你这才来美国半个月就开始腐化堕落了,组织很担心啊,长久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慕姗姗语重心长地说道。
“那组织是不是应该挽救一下我这种堕落青年,用温暖的怀抱感化我,我愿意接受组织的感化。”林子轩要求道。
“想得美,对付你的只有警醒的铁拳。”慕姗姗一脸正义道。
她用小拳头打了过去,被林子轩趁机握在手里,国外的夜晚,和国内一样柔情似水。
第二天,他们拟定了一份电报稿,把这份策划案发回华国电视台,请示台里的领导。
这种事打电话也能说清楚,但不如发电报正式,这是表示尊重。
在电报稿里,提到了慕姗姗的新节目,当然不能用林子轩说的名字,这时候的华国不是一个崇尚个性和张扬的年代。
尤其是在华国电视台这种单位,更要沉稳内敛,张扬跳脱的人没办法呆得下去。
对此林子轩觉得可惜,如果能用慕姗姗的名字来命名,就能打造一档品牌节目,这个节目的品牌就是慕姗姗本人。
现在慕姗姗还需要华国电视台这个平台来增加名气,扩大影响力,否则到地方电视台就没有这么多限制了,只能说时候未到。
当林子轩和慕姗姗在纽约的电影院享受小资生活的时候,华国电视台收到了电报。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