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殿试(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大夏四十三年三月望日,朝廷举行殿试。
本次成为贡士的总共有2o9人,在见到皇帝前,这些人还会再进行一次复试,考察有没有滥竽充数的。
因为前朝时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成为贡士的人最后面君对问失次,然后被黜落,连带相关人员也要受罚。
不过这也就是走个形式,一是此时若有贡士被淘汰,则可以去敲登闻鼓,要求殿试,如果殿试通过,那么在复试环节把他黜落的官员仍然要受罚。
还有就是,北宋就出现过有贡士殿试屡次落第,然后怒而投奔敌国,还为攻打北宋出谋划策。所以自此之后,科举制度便改革了,殿试不黜落任何一位考生,除了真的弄虚作假得很离谱的。
何文静天还没亮就到宫门口等,旁边还有礼部的人专门维持秩序,所有考生皆按照会试排名站定,宫廷礼仪也已经由礼部官员提前派人告知。
比如现在,他们一行人站在宫门外排队吹冷风,那也必须规规矩矩站好,不能有搓手、跺脚或者缩脖子等行为,要注重仪态。
何文静看看站在自己前面的四人,脑中回忆宋易给自己说过的几人的情况。
这四人中有三人皆是朝廷命官之子,只一人与他一样,出身平民。其中年纪最大的也只比他大十岁,其余人都非常年轻。
何文静想起他参加乡试时,那些考中的人年龄分层还没这么严重,基本老幼参半,还有不少已经胡子头花白。可是真正到了取士时,天平还是向年轻人倾斜了。
他猜测这应该也跟现代考虑的差不多,让人才队伍年轻化,否则要是派出去当官,还没到任上就水土不服去世了,还得麻烦再派人去。
点名之后,礼部官员领着众人进行赞拜行礼,而后殿试题目下,众人一次坐定,开始答题。
殿试只考一天,所考内容也只有一题,就是策问,至晚纳卷。
何文静将试卷展开,开始审题。
这次殿试考的是一道军事题,上诏曰“昔列圣之相继,大一统而驭宇,立纲陈纪,礼乐昭明,当垂衣以治,何自弗宁少壮尽行,内骚华夏,外戍八荒。尔诸文士论之以妥内外,朕将亲览焉”1
这题的意思大概就是,立朝之后,本应加紧推行礼乐治国稳定朝局,可是边境又有外族侵扰,加之前朝余孽也还未肃清,这就形成了两难的局面。
譬如,如果放松对外,则恐敌对势力死灰复燃。若是出兵征讨,则国家内部展不起来,国力又会衰退。
然后面对这个难题,到底该怎么办请考生给出对策。
何文静将题目看了几遍,确定自己没有理解错题意后,便取了些清水倒进砚台之中,边研墨边思考如何对答。
按他私心来看,边境的蛮夷戎狄虽有侵扰,可目前还构不成气候,至于前朝残余势力,要想展到一定的规模也需要时间。
真要取个轻重缓急的话,他是倾向于先展民生,毕竟皇帝由谁坐他并不是很在乎。
不过既然出题的人是皇帝,那比起江山来,皇位对他来说就更重要了,毕竟如果他当不成皇帝,那么这江山治理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就只能思考两全之策了。
何文静沉思片刻,心里有了雏形。
先,国内的局势要继续稳定下去,施恩和减赋税可以并行。另外还要加强军队建设,这样不管是对内处理叛乱,还是对外出兵征讨,朝廷都可以从容不迫的进行。
再就是关于民心的问题。何文静建议可以减少酷刑处罚,对于所犯之罪不太严重的罪犯,除了大赦天下之外,平时还可以让他们参与一些体力劳动,争取减刑。这样百姓过得好了,对朝廷是敬爱之心而非惧怕之心,前朝再提天道正统也不会有人拥护。
而对于现在国力暂时还不足以支撑军队开支的情况,他乡试时就提出过,可以让士兵操练之余暂时种地自给自足,施行屯田之法,这样就能暂时缓解国家财政支出太过庞大的问题。
何文静把这一策提炼了一下精髓,也写在了策问中。
只是
他继续提笔写,为了练精兵,这种制度只可做缓策,不建议长期推行,国内生产必须要抓紧提上来,让军队尽可能装备精良,对敌国形成质量上而非数量上的碾压。
然后一旦时机成熟,便可将屡次来犯的蛮夷彻底肃清,对于那种两头摇摆的,则令其为附属,军政大权由朝廷掌控或者直接派兵驻扎。
想到这,何文静又记起某国的军事基地来,提笔沾墨,继续散脑洞。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