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箫贵妃年近四十,虽然徐娘半老,却依旧十分美艳,她穿着华贵的宫装,一头珠环翠绕,在烛光下显得风姿卓越、楚楚动人。
少年夫妻老来伴,何况她还为皇帝诞下一儿一女,比起身无所出的皇后来更叫皇帝喜爱。
皇帝十六岁大婚,二年后皇后有孕,次年后却因难产撒手人寰,遗下一子,即为当今太子。皇帝此后又有立后,却无所出,只是过继了一个普通妃嫔所出的孩子来教养,到底也没有灭过太子的次序。
太上皇、皇太后因为怜惜前皇后贤淑,故爱屋及乌,将其幼子捧如掌上明珠,接到身边亲自教养,六岁时就无可争议地被立为储君。可惜太子胸中并无大丘壑,而且娇溺无度,后来还染上了龙阳之癖,叫皇帝打心眼里厌恶,直欲废了他,另立储君。
只是太子上有太上皇、皇太后溺爱,下有忠顺亲王匡助(太子生母与忠顺王妃是一母同胞的姊妹),即便是皇帝现在也轻易动不得他,因此皇帝好生烦扰,又觉得愧对箫贵妃,越发对她百般怜爱。
箫贵妃所出的四皇子无论人才品貌都远在太子之上,在皇帝看来将来堪当大任,只是皇帝懦弱惯了,不敢违抗太上皇、皇太后,只好就这样吧,一切皆有天命。
膳毕,箫贵妃为亲手为皇帝奉上香茗一杯,款款在一旁说道:“皇上可是为了倭寇来袭的事情烦扰?”
皇帝抚额叹道:“那些倭寇不过是一些流离失所的浪人,朕原料想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所以全部交由当地督抚查办,没想到倭寇竟然猖獗如此,这次他们不过是一个几十人的小团伙,竟然胆大包天地围攻应天府,居然还一击即中,叫我朝威严坠地!”
箫贵妃陪着皇帝痛骂了倭寇一顿,她娥眉轻扬,转而说道:“今儿上午,奕儿还来臣妾这里小坐了一会,提起倭寇,也是义愤填膺,口口声声说要和大将军出征打倭寇去呢。”
皇帝不以为然地说:“胡闹!他一个小孩儿跑去,能起什么作用?再说,那倭寇凶狠得很,个个身怀武功,以一当十,要有个闪失,可怎么得了?”
箫贵妃说:“唉,臣妾和皇上想得一样,只是奕儿执意要去,臣妾百般劝说也是无用。所以,臣妾就让他晚膳后过来,皇上您好好地代臣妾教导教导他。”
一会儿,水奕果然来了,结果呢,皇帝不但没有说服他,反而被他说服了。
水奕慷慨陈词:“父皇怜惜奕儿,不欲奕儿直面凶狠倭寇,本是一片拳拳舔孺之情,可是父皇想想《触龙说赵太后》吧。奕儿今后地位尊崇,却无寸功于国,俸禄丰厚,却无寸劳于民。—旦山陵崩,奕儿将何以自托于国?”
于是,次日,皇帝下诏,令大将朱培林为大将,水奕为副,前往应天府剿灭倭寇。
临别的前一晚,箫贵妃拉着水奕的手,滴泪说:“真不知道奕儿你心里怎么想的,跑那么远,那么危险的地方去,叫娘心里好担心,晚上觉都睡不好。赢了输了都无所谓,娘只要你平平安安回来就好。唉,好好的在皇上跟前,随时可以露个脸儿多好,偏要去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水奕安抚了他娘一会,心里却想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不过是比太子晚生了几年,加上没有托生在皇后的肚子里,怎么差异就这么大?我命由我不由天,只要有一线希望,都要扭转乾坤。只是现在风向全部朝向太子,若是任由软弱无能的父皇做主,必定错失最后的机会。这次出征,也是水奕证明自己的一次难得的机会。他水奕,比太子有学识,有胸襟,有气度,可惜,长在深宫,除了身边几个人,没人知道啊,这次出征,他对短时间内拿下倭寇早就胸有成竹、志在必得,必定要一鸣惊人。
四皇子水奕怀着必胜的决心踏上了征途,随行的还有金恒绍,现在是水奕身边的一名参将,因为心思缜密、颇有权谋被重用。
水奕还没有抵达金陵城,就一路听到许多坏消息。此次围攻应天府的倭寇人数不过区区几十人,登陆后竟深入腹地行程千里,多省流窜作案,一路掠杀,还围绕金陵城兜了一大圈。当时在金陵有驻军十余万人,却大多不敢出战。虽然最后这股倭寇被全歼,但是官军的伤亡竟达四千人之巨。
水奕和金恒绍一路走,一路研究打击倭寇的有效办法,最后得出几点共识:倭寇虽然勇猛,到底是布衣赤足,血肉之躯,之所以官军一溃千里,也不过是因为当地驻军多是屯田务农的兵士,说到底就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遇上了穷凶极恶的强盗,岂有胜算?于是,官军们缺乏作战对敌的经验和技巧,加上对手被神化,更是畏惧心理大盛,往往未开战就军心涣散,望风而逃,结果就陷入了恶性循环,越怕越输,越输越怕。先要给大家信心,必须要在首次交手时就一举击溃敌人,打破他们的神话。
再有,倭寇多是乘小船,借助信风之力南下,若是摸清了他们的活动规律,在他们登陆的地方埋伏下兵力,就可以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还有,官军的火炮可不是摆设,用来打这些擅长奇门遁术的倭寇正合用,不能浪费了。
于是,水奕和金恒绍两人殚精竭虑,想出种种招数来整顿军队,对付倭寇,终于打开了局面,捷报频传,喜得皇帝在朝堂上连连夸奖水奕。
水奕大获全胜,班师回朝的路上,就听说太上皇驾崩。
天时地利人和,全齐了。没了太上皇,皇帝一言九鼎,东宫之位,唾手可得。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