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顾阿婆乐了:“他告诉你的?屁咧,他吹牛逼。吃皮带的是我三哥家的老二,就是你扬州的七表舅,那几年自然灾害,树皮草根都吃光了,实在没得东西吃,他听人说牛皮吃了拉不出来,能顶一个月不饿,就啃了那么一截子下去,差点死了。”
这个“新闻”斯江第一次听说,瞪圆了眼,啊了好几声才冒出一句:“这个表舅有点戆哦。”
“本来就是个戆徒,他运气不好,生下来发高烧,脑子烧坏掉,要不是个带把的,你三舅公老早把他淹死在马桶里了,后来也没用,家里实在没东西吃,整个人肿得跟吹了气似的,婚都没结就病死了。白养了二十几年。”
斯江眼圈红了:“啊呀,他姆妈要哭死了哦。”
“怎么不哭呢,自己生自己养的。她生了十一个,活了八个,已经很好了。”
“十一个!?”斯江惊叹。
“乡下人,除了种田就是生霞子(孩子),还能干什么?你的九表姨是生在玉米田里的,她妈妈拿镰刀割掉脐带,脱下褂子一包,割完一排玉米杆子才抱着回家的,所以小名就叫玉米。还有你十一表舅,笑死个人,他家妈妈坐马桶,噗通一声把他给生出来了,掉在马桶里,还好捞得快,哈哈哈哈。”顾阿婆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斯江很疑惑:“这个表舅小名叫马桶伐?”
“当然不是,叫狗子。”顾阿婆把斯江搂进怀里揉了好几下哈哈大笑起来:“狗吃屎的嘛。”
阁楼上的顾北武侧耳听着楼下祖孙俩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讲闲话,母亲爽朗的大笑和喋喋不休的叙述,好像只有斯江陪着她的时候才会有。突然他有点明白,为什么母亲这两年又开始揣着烈属证提着篮子去凯歌蛋糕房(凯司令)门口卖白兰花了。居委没少拿这个事来说服他去上班,他一直以为母亲是为了挣钱,两串白兰花才卖一分钱,电车也不舍得乘,一双小脚从这里走到南京路要大走半个钟头。他说了无数次家里不缺那几分钱,塞给她一把大团结,她却不吭声,把钱藏好了照旧天天早出晚归,跟上班似的。
顾北武翻了个身,眼里的那点热慢慢消退下去,在暗夜里凝成一点霜花,晶莹透亮。隔壁人家的收音机开始播《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
日子过得飞快,儿童节过了没几天,黄梅天到了。等七月份出了梅,大太阳一挂,家家户户忙着晒被头,台风一刮,家家户户又忙着往外舀水。公共厕所还没到中午就臭得要命,苍蝇一簇堆,老虎灶前泡开水的人都少了许多。天一热,人火气也大,早上抢水龙头刷牙洗脸,急着上班的人哇啦哇啦吵相骂,夜里抢地盘摆躺椅和吃饭台子,老头老太也哇啦哇啦吵相骂。这种吵相骂当然也只限于因为平常关系不大好的人家,也都控制在绝对不会产生肢体冲突的程度。
像陈阿娘李奶奶康阿姨住在一个门洞里几十年,早就磨合出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水龙头的每分钟,弹格路的每一块石头,都在三家人的默契下得到了充分合理的使用。
陈斯江喜欢夏天又不喜欢夏天,喜欢是因为康定路的国棉二十厂出了黄梅天就开始自制冰水,供应周边居民。阿娘每天给她一分钱,吃好早饭就让她抱上热水瓶跟着大部队去打冰水。
不喜欢呢,是因为大部队真的是大部队。每逢寒暑假,陈家的三个金孙就屈尊光临“陈阿娘托儿所”。斯江只能让出阁楼,在阿爷阿娘的床边??打地铺,陈阿爷打呼噜震天响,不打呼噜时就探出身子吐痰,他是绝对不会拿起痰盂罐的,嫌脏,咳两声噗一口飞出去,很有他年轻时投篮的派头,但准头是不保证的。痰盂罐要么靠着斯江的头,要么贴着斯江的脚,总之朝哪头睡都十分危险。阿娘呢半夜要起来上马桶,马桶在床后,一个迷瞪,她就踩到踢到斯江,所以也危险十分。
斯江去年夏天偷偷跟外婆说想住到顾家。顾北武上门接人。陈阿爷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顾老四,你去问你姐夫,他生的姑娘,要是改姓顾,你马上接走。”陈阿娘气得满脸通红:“这是什么说法?阿拉格孙女,哪能要去外家住!斯江,阿娘待侬勿好啊!侬格小鬼头!”
顾北武收拾流氓动手就行,对付居委干部动嘴也不费力,唯独对着陈阿爷陈阿娘没脾气,悻悻然回家后顾阿婆倒是嘀咕出真相:“老陈家是怕你姐夫每个月的二十块要落到我家口袋里呢。”
今年恰逢斯江的三婶钱桂华又怀孕了,害喜严重没人照顾,也住了过来。陈家一下子回到十年前,十一个平方米的房间加四个平方米的阁楼,老中小三代七口人挤成一团。就这样在万春街,人均住房面积还是名列前茅的。人一多事就也多。不久陈家就出了一件惊动万航街道的大事。
作者有话要说:万紫千红总是春,上影厂1958年出品,张瑞芳孙道临主演,拍摄于金司徒庙,因为这部电影,金司徒庙后来改名为万春街。上影厂在万春街有个演员宿舍。
顾北武顾斯江也蛮好听的伐
斯江我觉得可。
斯南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第8章
前年国家开始宣传“一个不少,两个正好”的人口政策。陈阿爷给三个儿子传达了中央精神:老二陈东方生了两个儿子,已百分百达标,应该全心全意建设社会主义。老三陈东海只有一个儿子,达标百分之五十,离“正好”还差一步,要努力为国家提高生产力。老大陈东来人在乌鲁木齐,和在阿克苏的媳妇顾西美,虽在同一个新疆,但相距千里,一个月才在一起两天,这三年颗粒无收情有可原,但既然有了斯江这个半边天,更要抓紧机会创造另外半边天。
至于嫁出去的三个女儿,陈阿爷是管不着也不会管的,自然忽略不计。所以对于三媳妇钱桂华的再孕,陈阿爷很高兴,大手一挥,十张大团结发下去补充营养。可惜媳妇却不领情。
钱桂华祖上五代都是上海本地人,从小住在黄陂路的石库门房子里,虽然也是祖孙三代挤在一起,但独立卫生间小而全,盥洗台抽水马桶浴缸一样不少,她读书不好,一见书本就头疼,每逢考试就发烧,勉强熬到初中毕业,看哥嫂脸色在家吃了几年闲饭,被父母逼进了纺织厂,三班倒苦得要命,一个月只有十二块工资,一听介绍人说陈东海在菜场工作,她心里就有了五分情愿,谁都知道宁进菜场不进官场,油水莫牢牢(很多)。
等双方在人民公园相亲,见陈东海身材高大五官端正,钱桂华五分情愿变成了七分。再一了解,他大哥是同济大学高材生,去了新疆建设油田;二哥是财经学院(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的财务工作人员。虽然陈家是一九二七年才从宁波迁来的,但他爸爸陈老先生是个人才,最早给潘序伦①的立信会计事务所看大门,随后凭一手好字进了办公室,解放前就自学成才做了会计师。他家一直住在棚户区,那是因为陈老先生替国民党审计过抗日爱国捐款,有点历史遗留问题,每次分房他都写信给组织自动放弃。觉悟高,有回报,不然陈东海也进不了菜场工作。家庭情况了解完,七分情愿变成了十二分,介绍人倒回头提醒她姆妈:小姑娘不要表现得太热情。
这十二分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在她拜访完陈家的棚户区房子后迅速减成了八分,在弄堂口文化站遇到顾北武后只剩下五分了。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人,他对她微笑的时候她脑中一片空白,脸烫得自己都心惊肉跳。陈东海肯定也看到了,当时就不太高兴,送她到23路车站后转身就走。她甚至根本没留意他走了,一直坐到了终点站被售票员催促下车才如梦初醒。
不久介绍人一脸鄙夷地转达了陈东海的话,告诉她那个顾北武是他大嫂的弟弟,还是个高中生,已经因为打架进过几次派出所。她当晚就吃了姆妈两记耳光,哭着对着伟人语录发誓自己没有别的想法,就是觉得陈家太小太破住不下。她姆妈倒是信了,毕竟不是封建社会也不是旧社会,哪里来的一见钟情这种事呢。又过了几天,介绍人说只要一结婚,陈东海就能申请分房,单位新建的公房,还能想办法帮她调动岗位。那消退成五分的情愿,又立刻变回了十二分。
结婚后钱桂华日子实在舒坦,区蔬菜公司分的公房面积不大,五脏俱全,独立厨卫用起来不要太舒服。她在纺织厂也很快调到了后勤部门,不用再翻班头,工资翻了三倍。这次搬到万春街,她一百样不乐意,上厕所要用马桶,臭烘烘的不说,起码要提前五分钟宣告,老的赶着小的慢腾腾下楼去,好几次急得她尿崩。裤子湿忒,又要倒水收拾,邪起(非常)麻烦。睡觉也是大问题,陈阿爷靠窗给她搭了张木头床,下午开始西晒,到了夜里哪里睡得下去。陈东海特地把家里的电风扇拿了过来,对着她一个人吹。陈阿娘专门留一热水瓶冰水给她擦席子。她还是热得吃不消,半夜一只脚蹭在跑来服侍她的陈东海的肚皮上,压低了嗓门抱怨日子没法过。十一个平方米的小房间里,这种抱怨连斯江都听得清清楚楚。
斯江觉得奇怪,有一天就问她:“小婶婶侬屋里是公房,顶顶适宜格,为撒要来阿娘屋里?(三婶你家是公房,最舒服的,为什么要来阿娘家?)”她没去过,但是一直听三婶念叨,公房宽敞明亮,还有自己的卫生间和厨房,灵得不得了。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