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董卓败亡(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董卓的倒行逆施终于激起了人们的愤怒与反抗,许多有志之士出于对国家危亡的考虑,长期与董卓进行不屈斗争,在很大程度打击和动摇了董卓的地位和基础。”
“起初,议郎盖勋与左将军皇甫嵩秘密商议,准备共同讨伐董卓,只是后来由于皇甫嵩被征调,杨勋势单力薄,才就此罢休。”
“初平元年,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南阳太守张咨和渤海太守袁绍等十余位诸侯都纷纷起兵反对董卓,从此便开始掀起了大规模持续反抗董卓的斗争浪潮。”
“不久,长沙太守孙坚率领豫州各郡军队征讨董卓,在梁地被董卓部将徐荣打败,联合孙坚反董卓的颍州太守李旻也被生擒。”
“接着,河内太守王匡又屯兵河阳津,准备进攻董卓。”
“不料老谋深算的董卓早有觉察,先派疑兵向王匡挑战,而暗中却派精锐部队从小平津渡河北,绕道偷袭王匡所部,王匡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初平二年。孙坚重新收拢流散部属,进驻梁县,准备再度讨伐董卓,董卓派胡轸、吕布迎击孙坚。”
“由于胡、吕二人心存芥蒂,不能相处,还没交战,士兵就涣散逃离。”
“孙坚趁机出击,胡轸、吕布大败而逃,董卓见势不妙,不得不派部将李傕向孙坚求和。”
“孙坚不理,继续进攻距洛阳只有九十里的大谷,董卓被迫率军出战,被孙坚击败,退驻渑池。”
“孙坚乘胜追击,遇吕布,大败吕布后,出兵函谷关,分兵两路,直取新安和渑池。”
“此时,山东诸路豪杰也纷纷揭竿而起,共同起兵声讨董卓。”
“被多方义军逼得无路可走的董卓决定迁都长安,以避锋芒,在与百官的会议中,董卓提出此事。”
“司徒杨彪顾虑百姓生计,坚决反对,太尉黄琬也附议杨彪,董卓愤怒不已,经司空荀爽调解才消去怒气,董卓最终还是决定迁都。”
“但是,征讨董卓的斗争并没因迁都长安而有丝毫松懈,而是更加风起云涌,这时,董卓已成了众矢之的。”
画面中的十数路诸侯大军联合起来攻伐董卓,董卓当时掌控的兵力虽然是最强的,也是最多的,更有天下第一武将吕布。
但是此时董卓的敌人太多了,无论是曹操、袁绍、袁绍,还是孙坚、韩馥等诸侯,他们这些诸侯加起来掌控的地盘和兵力却是过了董卓。
“越骑校尉伍孚对董卓的倒行逆施十分痛恨,誓要亲手杀死董卓,一天,伍孚身藏佩刀,前来拜见董卓,交谈完毕后,伍孚便告辞离去。”
“董卓起身出门相送,用手轻轻拍着伍孚的后背,表现出极其亲切的样子。伍孚瞅准机会,猛地抽出佩刀向董卓刺去。”
“由于杀人心切,用力过猛,失手没刺中要害。董卓大惊,慌忙奋力反击,并急呼侍卫出手相救,这才脱离危险。”
“伍孚在与侍卫斗争过程中,由于寡不敌众,被乱剑刺死。事后,董卓大骂伍孚包藏祸心,不讲仁义。”
“初平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与董卓的亲信吕布共同密谋诛杀董卓。”
“之前,王允先后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执金吾士孙瑞等人多次商议诛杀董卓的事情。”
“王允与士孙瑞、杨瓒借登台拜神为名,又一次秘密商量废除董卓的事宜。”
“士孙瑞说:‘自从去年年底以来,太阳不照,淫雨不断已达六十多天,我们应该让这种不利国家和老百姓的时期尽快结束。现在,时机大好,我们正可趁天下沸腾之际,主动采取措施,消灭罪魁祸!’”
“士孙瑞意在提醒王允可借天时地利人和之机除掉董卓。”
“王允同意士孙瑞的意见,可是考虑到董卓平时戒备森严,而且他本人武力过人,如果不采取周密措施,恐怕不易得手。”
“于是,王允便物色了董卓的亲信吕布作内应。”
画面中的王允决定使用美人计杀死董卓,因为王允知道董卓有吕布守在其旁,一般人想要密谋杀死董卓,几乎没有丝毫可能。
“吕布年轻勇猛,武力群。起初董卓对他深为喜爱和信任,收他为义子,并提拔他担任骑都尉。”
“后来,董卓又迁吕布为中郎将,封他为都亭侯,董卓把吕布当作自己的贴身侍卫,不管董卓走到哪里,吕布总是形影不离,负责保护董卓的生命安全。”
“一次,吕布不小心得罪了董卓,董卓大怒,随手抽出刀戟向吕布掷去,幸亏吕布眼疾手快,才得以幸免。”
“当时,吕布并没直接顶撞董卓,而是立即向他谢罪道歉,董卓便不再追究,以后也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
“可是,吕布却从此心怀私恨,吕布又与董卓的婢女私通,心中十分不安。”
“王允把诛杀董卓的计划告诉吕布,并要求他充当内应,起初,吕布不同意,他说:奈何我和他如同父子一样!”
“王允开导说:你姓吕,他姓董,又不是骨肉亲情。况且董卓现在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国贼,你难道还认他作父亲吗?他向你掷刀戟的时候,把你当儿子看待吗?”
“在王允的敦促下,吕布最终答应了。”
“一切准备就绪,正好逢皇帝大病初愈,朝中文武大臣都集会于未央殿,恭贺天子龙体康复。”
“吕布借此机会,事先安排同郡骑都尉李肃等人带领十多名亲兵,换卫士的装束隐蔽在宫殿侧门的两边。”
“董卓刚到侧门,便遭到李肃等人的突袭。董卓大骇,慌忙向吕布呼救。”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