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天下一致而百虑(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丝纯欲主播-免费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
公元前422年,晋国魏文侯任命李悝为相,实行变法,秦晋法家登上政治舞台。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悝曾受业于子夏弟子曾申门下,做过中山相和上地守。常和秦人交锋作战,桓谭以之为文侯师。
李悝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意识到腐朽落后的世袭制度只会产生无功而食禄者,他把这些人称为淫民,只有“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于是他开始变法。
政治上,李悝主张选贤任能,赏功罚过。力主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经济上,李悝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统一分配农民耕地,督促农民勤于耕作,增加生产。
李悝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汇集各国刑典,着成《法经》一书,通过魏文侯予以公布,使之成为法律,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
李悝制定《法经》,是为确保政策法令的贯彻和思想的统一,贯穿了早期法家的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制原则;具体了任意杀人是犯法的,要治罪处刑,限制了奴隶主贵族随意杀害奴隶的暴行;体现了“重刑轻罪”的精神,呈现了“重典治民”的观点。
李悝因误判害死了无辜的人,故选择写好遗书,自杀而殉法。
公元前4o3年,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公元前395年,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杨朱出生了。
杨朱反对墨子的“兼爱”,反对孔子的“亲爱”,他主张人应该“自爱”,也就是”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杨朱思想的核心“贵己”,历来或以其源出《老子》(如《老子》第十三章:“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杨朱曰:“人肖天地之类,怀五常之性,有生之最灵者也。人者,爪牙不足以供守卫,肌肤不足以自扞御,趋走不足以从利逃害,无毛羽以御寒暑,必将资物以为养,任智而不恃力。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物非我有也,既有,不得而去之。身固生之主,物亦养之主。虽全生,不可有其身;虽不去物,不可有其物。有其物,有其身,是横私天下之身,横私天下之物。不横私天下之身,不横私天下物者,其唯圣人乎!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此之谓至至者也。”
结合杨朱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相互侵略、损以利亡,君王厚生而致使臣民轻死,贵公贵仁之说,已成虚伪之谈。杨朱愤世而倡导“贵己”之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又说:“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内者,物未必乱。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暂行于一国,而未合于人心;以我之治内,可推之于天下。”
杨朱因为“歧路”而哭泣,说明杨朱并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相反他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杨朱之所以倡导“贵己”,是因为当时“贵公”已经名存实亡,公权力已经被腐朽的统治阶级所滥用,他倡导一毛不拔,并不是单纯的自私,而是督促统治者们尊重人民的权力。
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齐。
公元前386年,吴起变法。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春秋时代结束,战国时代开启。
公元前374年,稷下学宫创建。稷下学宫的创建,为当时“百家争鸣”开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
公元前372年,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称为“亚圣”的孟子出生。
孟子自幼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给他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孟母曾三次搬家,这也成为一时佳话。学成之后,孟子开始“周游列国”,均未能见用。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孟子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
孟子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
我小时候就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后来现人性本善无法解释现实中的种种乱象,开始怀疑这种观点的正确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我曾把这段话当成至理名言,并亲身实践,大概是因为本性难移,没有得到增益。不过,我经常在赌博输钱后,安慰自己,人恒过,然后能改。
公元前369年,道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出生。
庄子因崇尚逍遥和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的自然观,主张虚而待物,物我两忘。
庄子认为自然是人性的本质,人应当遵循自然天性处事。
庄子敏锐地察觉到外界对人性的异化和扭曲。
《内篇·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对此,庄子更加强调顺应自然对保全人性的重要性。
庄子的治国思想和老子的治国思想差不多,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仁义。
他把仁义比作《骈拇》,是多余的东西。甚至在《庄子·庚桑楚》预言,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黑丝纯欲主播-免费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