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女中尧舜(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免费-纯欲御姐主播
“臣妾不过一寻常女流,能服伺好陛下、教导好孩子们就已经很不错了。”
【张氏是指挥使张麒之女,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嫁给时为燕王世子的朱高炽,称燕世子妃。
燕王朱棣篡位称帝后,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张氏则进封为太子妃。
据正史记载,张氏生性孝谨温顺,侍奉明成祖、徐皇后周到备至,由是深得公婆的欢心。
不仅如此,张氏所生之子朱瞻基由于聪明乖巧,深得明成祖喜爱,还间接帮助了身患残疾、极不受宠的朱高炽巩固储君之位。
欸,说到这里大家就有疑问了,朱高炽肥胖且身体不好,但是老婆儿子都争气,所以朱棣还是让他稳坐了太子之位。
所以,李承乾失败是因为老婆儿子不够给自己争气吗?】
南宋鹅湖的湖心亭里。
“哈哈哈哈!”辛弃疾哈哈大笑,他对后人这时不时的冷笑话早就有些免疫了,但还是被突然的诙谐疑问句给逗乐了。
“唐太宗当皇帝的年龄可是很早啊!太子李承乾造反的时候才二十五岁,那时候都已经贞观快二十年了。”
“李承乾的儿子才多大?”
朱熹接过老友的话茬,也学着开了个玩笑道:“嗯,皇太孙的年龄应该比唐太宗的小儿子年龄大!”
【永乐皇帝的皇后徐氏是明朝开国六国公、太祖朱元璋小、灭元主帅、开国第一帅魏国公徐达的嫡长女,这也是一位奇女子,她和朱棣相伴了数十年的岁月,为朱棣诞下了三个儿子,且在靖难期间,带着儿子儿媳们坚守北京城,她的一生都被朱棣呵护和尊重。
当然,朱棣要是敢不尊重她,就是眼里没有他那位被誉为唐朝后第一名帅的老丈人了。
令人惋惜的是,徐皇后在永乐五年的时候,就不幸得病早逝了。
而在徐皇后去世后,明朝宫廷内的一应大小事务,也就是原本属于皇后的权责,朱棣都交给了张氏来打理。
说真的,朱棣常年在外领兵打仗,在位期间又花钱大手大脚的,国内常年是太子朱高炽在监理。
而在外面野完了之后,回到了宫里,宫里的一切生计又是太子妃、自己儿媳妇在管着的。
就这,朱棣要是晚年真把朱高炽的太子给换掉了,那可太说不过去了。】
汉朝未央宫里
“这个明成祖喜欢带兵亲征,这是不好的,儿子,你不要学他!”汉景帝刘启十分严肃的对儿子刘彻说道。
自己这小子从小就不是个省油的灯。
刘彻听到父亲语重心长的告诫话语,重重的点了点头道:“放心吧父皇,我以后绝对不会去做带兵亲征这么危险的事情!因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刘启很满意,正要夸赞儿子懂事,刘彻的话又接着来了,“打仗是一定要打的,不打仗怎么能让我大汉的地盘变多!所以,我肯定让我的将军们去啊!”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明成祖病崩,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
朱高炽登基后,册封张氏为皇后,嫡长子朱瞻基为太子。
仁宗在位时日夜操劳政事,张氏则在他身边予以襄助,对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由此帮上丈夫的大忙。
可惜天不假年,仁宗在位不到9个月便驾崩,终年47岁,时在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
丈夫病故后,张皇后来不及擦干眼泪,便扶立儿子朱瞻基登基,是为明宣宗。
朱瞻基登基后,尊立母亲为太后,凡军国大事多听从于她的裁决。
而张太后也恪守本分,没有过多地插手政事,只是经常提醒宣宗要倚重忠实正派的大臣,注意体恤百姓疾苦,并严禁太监、外戚干政。
正是在张太后的教导下,宣宗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使得海内安宁祥泰,国势蒸蒸日上,史称“仁宣盛世”。】
明朝洪武时期
朱元璋很满意自己这个孙媳妇的做事规矩,他看是在洪武二十八年与燕王世子成的婚,嫡子的嫡子成婚,这个里面肯定得报给自己的,说不定还是咱老朱挑的好女子呢!
咱老朱的眼光好啊!咱的妹子都是咱当年一眼就挑中的!
“不管是徐氏还是张氏,老四家的媳妇都比老四这个兔崽子靠谱啊!”
“咱立下的规矩后宫不得干政,太监不得干政!”
“人家身为太皇太后,既没有干涉朝政,又用心劝导皇帝,为国家培养皇嗣,这才皇后应该做的。”
比李家的媳妇强!
🎁免费-纯欲御姐主播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