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苦尽甘来,劫后重生。
“哑巴可宝贝他的媳妇了。”哑巴走后,石凝说:“他自己早出晚归,地里干活山里放牛,可从来不让他媳妇干。”
这些年来,哑巴一直善待张小青,就连张小青前夫的儿子女儿他都舍不得骂一句。他们一家平安又喜乐。张小青也很满足现在的生活,甚至还打算抽空多认一些字。
茂密的树叶过滤了浓烈的阳光,地上树影斑斑驳驳。远处几个穿着苗寨衣服的小孩蹦蹦跳跳,路边一只小狗正在睡觉。
大人们在努力生活,小孩子们在快乐成长。
第38章。篇章o4前人栽树只为后人乘凉
二零一五年六月二十日,端午节。
七奶奶前一天就去山上摘粽子叶,又去找了野花椒、蒜头等物。石凝一早就蹲在水池旁洗粽子叶,而石黛分配到的任务是敲野花椒。
七奶奶又去找了稻米草,将其阿昏烧成灰,把灰揉碎,倒进泡好的糯米里,一盆白色的糯米便被稻灰染成了灰色。
敲好的野花椒倒在纱布上,过滤,花椒水直接淋在灰色糯米里,拌匀。然后还可以加入板栗、花生等配料。七奶阿昏奶找来小凳子,教石黛和石凝包粽子:“虽然现在想吃都能买,但是你们俩也要学,学会了在哪都能吃知道吗?”
“你看我包得怎么样?”石凝拿起她包好的粽子:“虽然有点丑。”
“有进步有进步。”七奶奶看了眼石黛的粽子:“你看你石黛姐包得比你还丑。”
石黛:“……”
三人包了半日粽子,然后放到大锅里煮。煮一夜,捞出来滤水就可以吃了。石黛扒开一个,灰色的小粽里面还有肉,真的非常香。这种粽子,苗寨里叫粽粑,也是贵州特有的一种粽子。若你去淘宝上搜索,关键字“灰粽”。
不过石黛从来不在淘宝上买,每年都是阿妈和七奶奶自己做的,也不知道淘宝上灰粽的味道和自己家做的有没有区别,但看图片,八九不离十的样子。
虽然端午节是从汉人那里学来的,但是天长日久,苗人也加入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过起了端午。端午这一天,不仅要包粽子,还要吃田螺,佩戴艾草。
石黛和石凝去田里捡田螺,田是自家的,螺也是自家的。石凝捡了十几个,笑道:“每年端午节都要吃螺,前年二奶奶还没死的时候,叫我帮她捡,腰都捡断了。”
是的,就很奇怪,端午吃田螺,鬼节杀鸭子,过年必有鱼,这是苗人多年来的习惯。哪怕是中华传统节日渐渐淡化的今天,苗寨依然保留着这些习惯,隆重着过着每一个传统节日。
“你没听七奶奶说过老传说吗?”石黛也捡了十几个田螺:“据说很久以前,屈原跳江,大家想要去江里捞他。可是捞不着人,捞着了螺。于是这一天就要吃螺。”
“哈哈哈。”石凝笑:“我听过,奶奶老是跟我们摆这些故事。”
两人捡了一盆螺,端着走回家。
七奶奶坐在屋外缝小猴子,颜色多样的碎布头,在她手里很快缝成一个抱着球的小猴子。然后在里面填充艾草。她把缝好的小猴子递给石黛石凝:“你们自己挑。”
石凝接过小猴子:“我们都多大了呀!”
七奶奶:“再大也是小孩子。”
每到端午,苗人小孩都会佩戴这种用艾草做的小猴子,一来能辟邪,二来能寓意小孩和猴儿一样灵动。七奶奶的做工一向很好,以前她还把做好的小猴子拿到山下卖呢。
水春寨有赛龙舟活动,七奶奶让石黛石凝自己去玩。石黛开车,载着石凝往水春寨走去。水春寨已是人山人海,河两边挤满了人。
如今政府拨了钱,在水春寨河流两旁建了河堤。河堤的最高水位,就是按照九八年那次规格来建造的。那年以后,水春寨虽然偶有暴雨,可不会洪灾泛滥了。
远远的,石黛看到了水春寨小学。
水春寨小学如今也焕然一,旗杆教学楼。当年周校长心心念念的小食堂也盖起来了。因为今天过节,人多,大家把车停到了操场。石黛同样把车开进去,对石凝说:“你现在踩着的这个操场,是我们砌的。”
“我知道。”石凝指着不远处:“那边那栋教学楼,是我们砌的。”
石黛:“看到那银杏树了吗?我们栽的。”
那棵大树,如今已绿树成荫。
石凝:“还有那个花坛,我们砌的。”
石黛觉得很好笑:“老话说得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当年为了建设学校,周校长呕心沥血,只为给这群孩子们创造好一点的教学条件。石黛也好,石凝也罢,都参与过建设学校。当初挥洒的汗水已变成种子,在这里生根芽,而这里,是她们母校,让她们智力萌芽的地方。
真好,如今水春寨小学得到重视,再也不用像石黛他们一样搬石头砌操场了。
石黛又往前走了一段路。
当年学校猪圈的地方,如今盖了一栋小楼,石凝说是图书室,里面有各地好心人捐赠的书。不知道为何,石黛忽然想起九八年那一日。
那日,寄予厚望的三只小猪被洪水冲走,事后只留下残垣破瓦。周校长就坐在那儿,拿着卷烟一只又一只的抽。那时石黛还小,还体会不到周校长的心情,但却从周校长紧锁的眉头中体会到了悲伤。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