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章 药柘(第4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不就是种田?谁不会呢!
新作物种子又遭到了一波疯抢,还有些人则琢磨着自己研究新种子不一定有成效,倒不如专注五谷。
自己种了几十年的五谷了,还是对这些更了解一点。听闻上古时期五谷的产量也远不如现在,都是一代代农人改进耕作方式才达到如今这个亩产的。
既然古代先民可以改进耕作方式,没道理自己不行。自己就扎根五谷进行研究,或许也能出成果呢。
那种柘之法为何能得到巨额赏赐?还不是因为官府要大力推广柘的种植。五谷的种植范围比柘要多上数百倍,如果当真能改进五谷,拿到的赏赐岂非比柘更厚?
天底下不乏聪明人,尤其是听闻农家弟子整日里研究的就是改进种植技术这等事,淳朴的农人们就对这一事业更加热情了。
秦王政对此十分满意。
能叫庶民兼顾生活水平提高和没闲工夫生事,自然比单纯的疲民穷民要好。
不过新作物是有限的,等以后所有作物大家都很熟悉之后,又要用什么法子消耗庶民的多余精力呢?
秦王政便问儿子:
“你还有什么手段,一并说了吧。”
他家太子脑子灵活,总能想到一些稀奇古怪的点子。
秦王政忙于大事,没工夫亲自去思索这些细枝末节。既然儿子喜欢琢磨这个,他也懒得费心思了,干脆直接抄答案。
扶苏便道:
“父亲想岔了,农业种植的改进永
()无止境。五谷经历了数千年的耕种改进,至今也不能说就已经找到了最佳的耕种方式,想来再过几千年也是一样的。”
所以新作物都开发了也没什么要紧的,在作物的基础上持续改进是个无底洞。不用怕农民没活干,应该担心他们对这个事业倦怠了,不想继续研究。
毕竟天底下那么多农人,能够得到赏赐的终归是少数。大部分人长期没有进益,就会放弃钻研,选择摆烂。
但如果身边,也不说身边,就同一个郡县,隔几年能听见有那么一两人获得赏赐,那情况就不同了。
庶民会觉得我身边有人可以,那我也可以。几年出一个,概率虽然小,却也不是不可能出在我头上,这一行还是有盼头的。
只是光靠研究农业种植,要形成这个频率比较难。
因此扶苏又道:
“还得给庶民多一些选择,除了单纯的种植手法,研究改进农具、改进桑织技术等也可成为庶民闲暇时期的选择。”
说白了,天底下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光农桑就能细分出无数品类。农人不愁没有副业可以做,只要官府的宣传和奖励到位。
秦王政听罢点了点头:
“如此,底层也能多一个突破阶级桎梏的渠道。”
他之前给种柘那人赏赐了一个低等的爵位,以及些许良田。原本大秦是只能靠军功授爵、授田的。
秦王政这么做,就是在发出信号,告诉众人以后会有更多获取爵位和田产的方法。
这种操作放在灭六国之前,或许还会受到劝阻。但眼看六国快被灭干净了,往后赚军功的机会越来越少,即便是武将也得为子孙未来考虑。
他们的爵位无法往下传,现在阻止了其他人获爵,回头自家儿孙也得被坑进去。
多给后世子孙留条往上爬的路子,总归是件好事。
朝中众臣原本隐隐有些焦虑的,毕竟大家都知道军功制无法长久,生怕大秦一统天下之后被它带进沟里。
如今官学的选官考核纾解了一波,农桑的功劳赏赐又纾解了一波,众人总算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可赏赐是个只进不出的事情,现在官府手里有很多官田还无所谓,倘若日后官府无田可赏了呢?
王绾私下向王上表达了这一层隐忧。
他更忧虑的还在于分封制。
目前大秦没有继续分封诸子,以后一统天下就不一定了。王绾尚且不知秦王政的盘算,只想着分封后田地争端会更剧烈。
秦王政没有直说他不搞分封,现如今的群臣大多都默认肯定要分封的,像他一样眼光长远的唯有太子、李斯等寥寥数人罢了。
只是王绾已经就分封一事提过好几回了,让秦王政现在一听他说分封,心里就不太痛快。
但抛开分封不谈,单单是“无田可赏”这一设想,也确实值得深思。所以秦王政并未迁怒,而是凝神思索起来。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