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 商队再现(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丝纯欲主播-免费
既是副榜,那就没必要去准备明年的会试了。这次乡试闹的事情不小,朝廷也没立即安排工作,去国子监的行文也迟迟没下。方生只能赋闲在家等待下次乡试。不过副榜的名头毕竟在,岳教谕又跑了,便顺理成章成为兰县和兰州卫学的教谕。
新上任的知县姓刘,刘知县是南方人,精明小心,只做好自己的本份,只当兰州是个过度,不办事也不惹事。再说兰州的人口中民户只占少量,军户占的更多,军户又统归兰州卫管理,所以他这个知县没多少事情可做,他本人又远不像许知县那样积极上进,每天乐得清闲。对县学这一块彻底扔给方生,自己啥心都不操,对水利这一块也是,不闻不问。
开春解冻后,阿干河的东线引水工程重新上马,因为工程量浩大,年前只完成了一小部分,并且古峰山引水线路经过这一年的运行,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所以又重新规划设计,进展的很慢。但毕竟有成功先例,所以大家信心十足,有问题解决就行了,怕什么,慌什么。
对教育,他还是那一套,不能让学生只背诵默写,还要知天下事,知身边事。经常带着学生到水利工程现场、兰州各地体察学习。平时对所有县学的学生也和卫学的学生一样,早上学习文化课程,下午参加卫府的武术训练。只不过各有偏重。
又在兰州卫所辖地区将社学普通开展起来,地方大的里坊设多个社学,让适龄孩童应收尽收。让县学底子好的生员就近去附近的社学上课。他现让生员上课并不与他自己的学习相冲突,并且生员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对自身也是提高。学习效率远比坐在教室里硬读书要高的多。
他原打算在县学设立女学,让有条件的女童也能学习,但反对的声音太大,县学毕竟是国家单位,自己不能为所欲为。没办法只能在家里设课堂,只要愿意来,自己亲自授课,但来的还只是金花、老李石大哥的女儿,其他人的都不愿意。
天元年纪渐渐长起来,但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而是热衷于帮家里人种菜卖菜。金夫人恨铁不成钢,有这么好的条件怎么就这么不上进。方生深聊了两次,便再没强求,劝慰姐姐人各有志,学习不好不见得就没好的人生。
这一日老李的新药房开业,方生和姐夫一家去庆贺,自从王保保城的医院停业,老李便失了工作,恢复到以前的那种生活,每天游走在各地行医,当然和之前不一样的是生意好了很多。但没地方坐堂总是辛苦。和马神医商量后,索性两人合开一个药房,马神医负责把脉,自己负责其它一切事务。
经过前两年的来往,马神医对他除了医术以外的其它方面都比较认可,便同意了。老李自有经营天赋,没多久便找到合适铺面,阔阔气气开张营业,加上马神医的金字招牌,门庭若市,生意好得出奇。
从药店出来,方生喝的有点多,就没去学校,径直进了卫府。最近忙得要命,好长时间没见过胡将军了。
一进卫府看柴同知、李千户和马三都在,王佥事因为多次起起伏伏,对仕途没什么指望了,他也知道和胡将军不是一路人,也就不白费那个功夫攀附,整日里吃喝玩乐。胡将军也懒得管他。卫府的事情多与柴同知等人会商。
胡将军让左右出去:方先生来的正好,我们一起商量这个新情况,商队又出现了。
方生兴奋道:抓住没有。
马三点点头:抓是抓住了,但都是些小喽啰,货物也很少,里面没多少违禁物品,我把人扣在桥头。赶来汇报怎么办。
柴千户道:这就什么好商量的,该扣扣,该抓抓,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防线不能就这么毁了。
方生问马三:里面有没有你熟悉的人。有没有上次的人。
马三摇摇头:没有,都是生面孔,并且都是新人,估计是那些人实在放不下兰州这条捷径,派了些不知情的过来试探,很轻松就暴露了。
方生琢磨了一会道:我建议放了他们。
柴同知瞪大个眼睛道:放了他们,为什么。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走私吧。
方生道:自从胡将军上任后,严查严打,兰州的走私算是禁绝了。但我一直在想,这样他们永远不来,老马和十里店的血案是不是也就永远没有查明的一天。并且我们只是拦住了兰州一条路,走私行为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他们还在其它路线大肆活动,除了给他增加一点成本外,并没什么妨碍,这么防下去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李千户道:你的意思是放长线钓大鱼,放开让他们走,慢慢真凶可能会出现。
方生道:是这个意图,到时候连根拔起。
柴同知却是坚决反对,走私的问题牵扯众多,靠抓住一两个商队,甚至是大小头目,就指望能把走私团伙一网打尽,不可能也不现实。上面的势力有多大你们也见识了,这就不是我们能管的,我们只要拦住别让从兰州走,保兰州这一方平安就好,其它地方我们管不着,也管不了。
胡将军道:柴兄说的在理,这股势力盘根错节,不是我们能对付的,但十里店血案却不能不破,方生的建议可行,不过这次就按朝廷规定打回,已经抓住的案子直接放开也不合理,不然就弄巧成拙了,待下一次如果手续齐全,他们藏的也比较合理,那就让过,手续不齐的藏的很明显的照样还是拦下来。让他们安安心心越走越大。
柴同知叹息道:唉,又玩这一套。
李千户和马三领命出去执行。
果不其然,商队6续的开始走这条线,但都数量不大,他们期盼的人也始终没出现。
姑姑绒的事情却很顺利,过年前兰州卫收集制作了几十件,让肃王送给皇上王兄嫂嫂。这么雪白柔软又保温的东西,一下子就征服了一大批皇亲,尤其女眷们更是爱不释手。真成贡品了,不过肃王认为原来的名字解释起来会比较麻烦,既然是兰州产的那就简简单单叫“兰绒”好了。
内务府尚衣监专门派人来兰商讨采办事宜,胡将军述说了很多困难,如何费时费工,如何精工细作。每年只能产几百件,多了一件都拿不出,并且要耗费大量民力。
来人亲自参观了制作过程,在自己得到几件的情况下,爽快答应,给了一件衣服所能达到足够高的价格,并且每年的数量固定在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兰州卫马上采办羊绒,标准很明确,要足够好,但量不多,每年只要一点点,多了也不要。让牧民把关注点放在采收高质量的羊绒上。而不是扩大放牧规模。
又在兰州范围内搜寻制绒的高手,因为给的条件很高,不但能抵家里的徭役,还能额外有收入,大家踊跃报名。为了防止技术外泄,兰州卫统一提供制作场所,指派人员管理,石大嫂等技术骨干充当师傅,带了很多徒弟,徒弟们负责不太要紧的工作,师傅负责其中最核心的部分,这些人都知道这是吃饭的本事,自不敢向外传说。并且这些高手在一起,技术不断提升,品质不断提高,慢慢拉大了与普通羊绒制品的差距,贡品的地位更稳固了。
兰绒在上流阶层一炮而红,顺带着把兰州的其它羊毛织品带火了,有些百姓技术不到位进不了兰州卫的作坊,他们就把兰州卫挑剩下的羊毛羊绒制作成各种衣物产品,没办法得到贡品的达官贵人便挑选此类产品,沾沾皇家品味。
🎁黑丝纯欲主播-免费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