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农业技术下(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李业走在新开辟的庄园田土之上
眼前数条从唐徕渠主渠,引过来的小渠上,清澈的大河水淅沥流淌,灌溉两侧数千亩田地。
这时候的黄河,还没完全变成“黄河”。
尤其是上游,当然河水以清澈为主,而且流量也比自己印象中要大许多。
渠道两侧田地,则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
左侧,没有开凿太多支渠灌溉
上面,刚刚种下不久的棉花种子,才芽破土不久
这时候的棉花品种,和后世那改良不知道多少代的,肯定是两码事,恐怕与明代普遍种植的,也不尽相同。
毕竟棉花第一次出现在正史记载中,是《宋史》,虽然此前各地其实已经有少量流传了,但还没有棉花这个称呼。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就在两个月前,作为凉王的李业,才刚刚在自己批示的公文上,明了“棉”这个字。
棉花传入以前,汉语中只有“绵”,而没有“棉”,这个字的明,就是专门指代棉花作物。
如此一来,无论如何,李业以后在历史上,和棉花的普及,也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了。
李业看过袁袭带来的西域棉花,据他所言,这玩意其实是从天竺,也就是印度传过来的。
袁袭手中的棉花,比李业印象中的那种新疆棉花,要小很多,而且绒毛也比较短,不过好在保暖功能差别不大。
那内宦一边小心侍从在李业身后,一边禀报
棉花的种植,农户们花了不少心思,最后现这玩意比较耐旱,便没有直接引渠水灌溉,芽也很快,一般十五天便会破土,只是不知道生长周期如何,但看这情况,可能六个月就能长一茬。
李业闻言微微颔,这些与他后世知道的一些知识,也比较相近。
水渠另一边,则大为不同
侧面挖掘了十几条小支渠,互相把田地划分为小块
然后引水灌溉入内,将上百亩田地,变成了深约一尺余,反射着天色的——水田。
作为一个南方人,李业对水稻并不陌生,但却没成想,能在北方,还是大西北见到。
银川地区,种植水稻的历史,已经有几百年了
早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所谓塞上江南,便是这般来的。
只是安史以后,灵州水利设施大量废弃,自然也就丧失了种植水稻的条件。
“这一共有多少亩?这边百姓会种水稻吗?”
那内宦也是笑着答道
“拢共三百亩,都是开春才种下的,说起来,这边的民户也不会种水稻,大家哪里见过这场面啊?当时奴婢也着急,便去找了张大官(张承业,大官是对权重太监尊称)。”
“哦?继元兄怎么说的?”
李业也是好奇
“张大官听完,直接拍手道好办!便带着奴婢,往军中去寻人,奴婢一开始还不解,后来才明白过来,军中许多将士,本是巢众投诚而来,可不就有南人吗?还大都是原先的农户!”
“如此,找到几个淮南、浙东籍贯的将士指点,方才把这几百亩水稻给倒腾了出来。”
李业闻言颔,张承业在民政方面,一直都是整个凉国政权的主心骨。
虽然他既不是什么亲事府参政,也不是什么六曹长史,但其一直都在扮演着整个凉国行政中枢的定海神针,上下、内外官员,但凡有疑难杂事,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张大官。
李业在对方介绍下,一一查看了水稻和棉花的种植状况,目前还都处在尝试阶段,问题肯定是不少的,但大多都不难解决,只是要见效,便还得等一段时间了。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