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感恩(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其实明朝辽东始终维持艰难,很大程度上是被惯的。
真就是惯的。
开原以北并不是不能耕种。
就算别的的确不行,可大豆高粱是没有任何问题。
清末时候从辽河上运出去的大豆每年高达四百万石,而运河从南方运往北方的漕粮,每年也就是四百万石而已,也就是说仅通过辽河外运的大豆就赶上漕运。这还是清末,到咱大清亡了,东北完全对着汉人放开后就更多了,也不存在清末的大豆品种和明朝不一样的问题
东北就是大豆原产地。
野大豆别说东北,连黑龙江以北都有现。
品种没有区别。
这东西本来就是这个纬度可以野生的。
不是什么外来物种。
真正根源是明朝人至少在明末天灾降下前,根本不屑于种这些需要广种薄收而且不加工根本不好吃,加工又得需要额外费力的东西。
吃大米不好吗?
小米不好吗?
面粉不好吗?
煮豆子吃?
大明百姓又不是西欧穷鬼。
豆油?
没有现代浸出工艺前,大豆出油率很低,远不及菜籽之类,而且腥味重,实际上民间是点灯用的,也就是做豆腐,生豆芽之类。
比如咱大清八大皇商之一曹家就是靠在关外做豆腐起家。
估计也卖豆芽。
毕竟对于游牧民来说,豆芽也是菜啊!
而对于吃大米,小米,面粉的大明百姓来说,大豆真的很没地位,都是最穷的地方才种,而且种大豆的主要用途,其实是给稻田当肥料。也就是相当重口味的明朝复合肥,以豆饼为原料,再加上各种乱七八糟,最终酵而成的粪丹,这种肥料的效果极好,就是口味极重。
豆饼是其重要原料。
连大豆都是这个级别,那高粱就更别说了。
那是喂马的。
大明百姓基本上不是饥荒,根本就没人吃这东西。
李时珍都说了,不甚经见。
不常见。
到咱大清属于常态化饥荒,可以说人几乎生下来,绝大多数日子都是饥荒状态,所以对食物要求极低,那时候大豆高粱才成了重要粮食,毕竟想吃大米也没有啊,这个无论有什么缺点,终归也是能吃的。
就像地瓜盛世一样,不是地瓜多好吃,而是真没有别的可吃。
这得改。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