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着手治理黄河(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第38章着手治理黄河
朱由校说道:“诸位可知为何自汉唐之后,少有将京城定于长安、洛阳者?”
刑部尚书黄克缵说道:“陛下,臣以为,一是长安和洛阳都是四战之地,多兵戈;二是因为经过安史之乱后,大量人口南迁,南方逐渐成为赋税重地。”
朱由校点头,问道:“可还有哪位爱卿补充?”
李从心犹豫下说道:“陛下,自隋唐后,黄河泛滥不绝,河床逐年抬高,洛阳受阿黄河威胁,不宜再做都城。”
朱由校笑着问道:“那爱卿可知黄河为何泛滥?”
“这自然是。。。。。”李从心本想说是天灾,但刚才说到“林”后,陛下没有直说,而是问了他们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
朱延禧皱眉道:“陛下的意思是也有人祸?”
一众朝臣都觉得天方夜谭,谁有这么大能力引黄河泛滥?
朱由校说道:“刘若愚,去把朕吩咐你们做的模型拿过来,放在殿外吧。”
“奴婢遵旨。”刘若愚随即走向殿外吩咐一番。
“沈爱卿可读过《诗经》?”朱由校看着沈儆炌问道。
沈儆炌心里暗道:你看不起谁?要不咱俩比比?嘴上老实说道:“陛下,臣自然读过。”
“那爱卿定然知道《诗经》中描写今陕西一带的诗篇,其中不乏赞叹陕西林木茂密,山谷悠悠的诗句,而如今陕西除了关中之地,余地还有多少林木?”
“自尧舜至隋唐乃至晋之八王之乱,中原,或者说黄河流经范围内,都是我汉民主要生活栖息的地方,无数汉民生于斯长于斯,更是取之于斯,战国时秦、魏、韩、赵宫室、百姓所需之木材皆取于陕西等地;至汉朝陕西林木一是不足用,二是不够粗壮,始从四川、湖广等地运往关中,然百姓依旧取薪炭于陕西林中,乃至隋唐、五代依旧如此,只是民取之而不报之,竭泽而渔,至陕西荒芜无有林木,旱涝日渐多矣。”
众人点点头,以前没注意,现在皇帝这么一说,还真是这样。
朱由校看向李起元说道:“李卿身为户部尚书,查阅历年陕西赋税,想必也知道,陕西赋税比之汉唐如何?”
李起元躬身道:“陛下,陕西不光比汉唐有不足,比之本朝太祖年间,也少了不少。”
这是,刘若愚进殿奏道:“陛下,沙盘已经搬来,就在殿外。”
朱由校起身道:“走吧,诸位爱卿随朕出去看看,就明白了。”
殿外,有两个沙盘,一个种了花草,一个光秃秃的,就是一堆泥土。
众人围着沙盘,朱由校点点头,刘若愚带着苗得宝,一人提着一个奇怪的水壶。
只见两人稍微往上一提,那个圆圆的,带着许多小孔的地方就流出清水,朱国祯、杨鹤、李起元等人一时啧啧称奇。
“诸位爱卿好好看沙盘。”朱由校看到他们放飞自我,出声提醒道。
随着水浇在两个沙盘上,两个沙盘底部有明显的变化,种了花草的水依旧清澈,没种花草的水已变浑浊。
沈儆炌、徐光启脸色变得有些凝重,李从心也在地方上兴修过水利,越看越吃惊。
片刻后,两壶水已交往,刘若愚和苗得宝退到一旁。
“李河督、沈爱卿和徐光启看来是看出些门道来了。”朱由校欣慰的看着三人,不管怎么说,这些官员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李从心斟酌道:“陛下的意思是,这没种花草的沙盘就如同现今的陕西,雨水落在上面,就会把泥沙带入黄河中,随着水流减缓,泥沙淤积,河床越来越高?”
朱由校拍拍手笑道::“不愧是河道总督,已经看明白了,不错,结果你们都看到了,确如李卿所言。”
孙承宗喃喃道:“黄河泛滥是因为河床抬高,高于村庄田地,而导致河床抬高是因为泥沙淤积,而泥沙淤积是因为黄河流经的地方林木不存!”
这一刻,困扰华夏历朝历代的黄河泛滥之谜终于被解开!
孙承宗。武之望、徐光启等朝臣都想骂娘!三观都碎了好吗?!
朱由校又补了一记重拳:“耕种需要土壤,雨水侵蚀之下,土壤随雨水流失,适合耕种的土壤不断减少,这也是陕西亩产不断减少的原因。”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