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建国(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免费-纯欲御姐主播
北宋没派兵围剿西夏,李元昊也不敢轻易对宋作战,为了试探北宋虚实,他在称帝的第二年宝元二年派人到陕西宋夏边界的金明寨(今陕西延安西北)扔下文书、锦袍、玉带等物品,并在文书中写明约北宋金明寨守将李士彬叛宋归夏。
文书被巡逻的守军现,上报到宋军主帅夏元亨那里,夏元亨看了文书之后一笑了之,李士彬跟西夏是世仇,怎么可能投降西夏,即使投降也不可能做出如此明显的露馅行为,必定是反间计。
李元昊熟读兵书显然有些囫囵吞枣,反间计的精髓在于以假乱真,搞得这么一出蹩脚的反间计被宋军一下子就识破,计谋的精髓还差点火候。
一计不成李元昊再使一计,康定元年(公元1o4o年)正月,李元昊集结十万大军号称要攻打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主官范雍吓得赶紧奏报朝廷请求增兵,结果还没等朝廷回复,李元昊又不打了,还派人专门送信到范雍这儿承认错误,表示要痛改前非,范雍一看李元昊要和平相处那肯定好,于是便不再增派守备力量。
李元昊忽悠了范雍之后,马上派出大量党项武士伪装成流民混入金明寨附近,李士彬向范雍请示能否把这些流民安置到南方,结果范雍回答李士彬,把他们流放到南方还不如就地安置增加我们的劳动力。
这批武士将是宋军战败的根源。
没过多久,李元昊再次动进攻,边境战报传来,范雍大惊失色,金明寨是延州的防御前线,一共大小堡垒三十六个,范雍指示李士彬严防死守,三十六个寨一个也不能丢。
本来李士彬率领的宋军兵力将近十万,当面锣对面鼓十万对十万跟夏军硬刚未必打不过,但十万人分散把守三十六座堡垒那就是十万除以三十六,每座堡垒就只剩下两千七百人,十万对上两千七,两千七必死。
全军都劝李士彬不要分兵把守,李士彬儿子李怀宝更是死谏,分兵必输。但军令如山,李士彬不敢抗命,无奈之下只好分兵把守,每个寨都留了守军,结果李元昊率领骑兵主力过来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把三十六个寨一扫而光,宋军根本无力抵抗,李怀宝奋力抵抗战死沙场。
李士彬一看这仗要输,赶忙上马撤退,然而身边的士兵已经被之前来延州安置的党项武士收买,给他准备了一匹病马,李士彬骑着病马根本跑不动,上去就被西夏军生擒。
金明寨失守,延州城等于暴露在夏军的铁蹄之下,范雍慌了,赶忙诏令附近的宋军前来防守,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刘平,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孙分别率部前来。
到了仁宗年间,北宋军制逐渐稳定,不像太祖太宗朝那样大佬们乱挂职。仁宗朝地区方面军事一把手为都部署,相当于大军区总司令,由于太过重要一般由中央派遣的经略担任,比如后来的夏竦。除了都部署之外,还设副都部署,往往担任一行政路的军事长官,相当于军长,带兵少的五千八千,多的数万人比如刘平、石元孙都是副都部署。再往下就是都监,一般来说只率领一支部队,兵力一般也就是几千人到万把人。
李士彬以一名都监的职位手底下能管那么多人,是因为修建堡垒需要,手下不全是战斗兵力,还有大量的工程兵、运输兵、属于特殊情况。
刘平本是文官,进士及第后担任御史,后来因在朝中跟丁谓不对付被贬出京,宋朝有文人带兵的习俗,而且刘平在地方任职时曾有过行侠仗义的英雄事迹,辗转来到西北领军。石元孙这位将领来头就更大了,只介绍一句,他是开过功臣石守信的孙子,军旅世家。
刘平、石元孙仓促来援,根本来不及召集大量兵力,只是率自己所部各两千人,两路宋军汇合后来到了延州城外的三川口驻扎。当时已经到达延州城的还有其他三路宋军,分别是黄德和部、万俟政部和郭遵部,由于战事紧急,三将跟刘平石元孙一样都只带了自己直属部队两千人前来,这样,延州城下终于集结了总共一万宋军。
五路宋军中刘平品级最高,于是刘平号令五路宋军合兵一处共同迎敌,刘平的战术思想非常正确,分兵只会惨败,团结在一起才有胜算。但刘平忽视了一件事,那就是夏军有十万大军,之前李士彬的十万守军都已经被击溃了,现在就凭他手上区区一万余人的宋军指望什么跟夏军对抗?况且五路宋军互不统属,只是临时凑到一起参与会战,刘平对其他四将的节制能力非常有限,这场战斗可以说从没开打之前,宋军就已经输了。
刘平轻敌冒进,李元昊却还在故意示弱,正月二十三日,李元昊派出几百人佯攻,宋军一鼓作气上去就消灭了这股夏军,刚刚消灭一股夏军,李元昊又派了一支骑兵进攻,宋军还来不及休整马上继续应战,西路都巡检时郭遵身先士卒带头杀入夏军中,手持一把铁杵斩杀数名夏军,所向披靡。
但逐渐的,两军的差距显露出来了,夏军后继部队源源不断,而宋军疲态尽显逐渐不支。更要命的是关键时刻,其中一路主将黄德和领着自己的兵跑了。
总共也就万把人苦苦支撑,其中两千人正打着跑了,这场仗直接一边倒,刘平派自己儿子刘宜孙追上黄德和,拉着黄德和马缰绳劝黄德和带兵回去,黄德和完全不听劝,策马而遁。
宋军阵中少了一块,直接导致阵型大乱,李元昊起总攻,夏军开启了屠杀模式,最后万俟政、郭遵战死,刘平、石元孙收拾了一千余名残兵且战且退,退守到延州城西南,扎起营寨修筑工事防守。
第二天正月二十四日黎明,夏军起最后一次进攻,直插入宋军阵中将刘平和石元孙两部一分为二,宋军在无力抵抗全军覆没,刘平和石元孙战败被俘。接着李元昊大军围攻延州,眼看着延州城就要丢了,碰上天降大雪,夏军军需跟不上没吃的没穿的,最后只能退兵。
此战后果极为恶劣,要知道当时西夏国内像样的州也就灵凉甘夏银五个州,满打满算能够撑得起的也就十万人级别的军事行动了,但就这一次行动就一战而胜。金明寨的十万宋军已经是延州的全部守备力量,此战直接导致西夏东南部与北宋接壤的北宋延州被打残,从此延州面对西夏等于不设防,消息传回开封,举朝震惊。
要知道,自从澶渊之盟后,北边辽国不来打了,李继迁死后西北也不打了,北宋已经承平日久三十多年没打过大仗了,可没想到这次跟西夏刚打了一仗居然败的一塌糊涂,经朝议,黄德和临阵逃跑被判腰斩、延州主官范雍贬官。
该杀的杀了该贬的贬了,陕西方面必须要重新安排官员主持军政大局,朝廷经过考察安排夏竦任陕西经略,总管陕西一切军政事务。
夏竦,江西九江人,从小聪明好学,父亲是个军人,在澶渊之战时战死,朝廷抚恤家属给夏竦安排了官职。澶渊之盟结束后,朝廷举行了贤良方正开科取士,相当于在忠孝贤良的这批人中定向选拔高级公务员,夏竦作为英雄后人也参与了此次选拔,一举中第,此后逐步获得升迁。
大中祥符年间,王钦若丁谓大肆吹捧天书运动,夏竦根本不参与,朝廷安排夏竦去玉清昭应宫任职,这在当时是绝对的追求进步的快通道,然后夏竦去了之后只是恪尽职守,不献颂文,不献祥图,这样的异类在朝中当然无法久留,不久之后丁谓便借故把夏竦贬去了地方。
宝元二年七月,夏竦来到陕西任泾原路安抚使,康定元年三川口之战后陕西方面无人可用,朝廷便升任夏竦为招讨使经略整个陕西,为了做好帝国西北防御工作,朝廷又先后调韩琦和范仲淹来到陕西。
韩琦,相州人(今河南安阳市),自小父亲去世,母亲独自抚养小韩琦,韩琦自小聪明过人,严肃端庄不爱说话,聪明加上刻苦读书,天圣五年,年仅十九岁的韩琦考中进士,步入官场。
天才人生的开端,都是近乎一致的相似。
任职地方期间,韩琦母亲病逝,三年丁忧之后,朝廷起复韩琦并调入中央任职。景佑三年,韩琦任职右司谏,没错,就是之前范仲淹任职的那个岗位,右司谏。
担任谏官的韩琦没有辜负谏官的职责,开足马力向朝廷谏言,提出大量切实存在而且中央处理不当的问题,在他的进谏之下,先后有两位同平章事、两位参知政事黯然下课,史称“片纸落去四宰执”。
除了弹劾朝堂,韩琦对皇亲也不客气,真宗杨淑妃是仁宗乳娘,景佑三年杨淑妃病逝仁宗追封太后,其弟杨景宗进京奔丧,见到仁宗居然提出索要一处京城府邸。给杨太后守灵期间更是不尊礼数,喝的酩酊大醉,在灵堂大呼小叫。回到地方之后更是目无法纪,甚至殴打地方官。
仁宗素来心善,杨景宗多次出格仁宗只是警告,大家对杨景宗这个皇亲也都不愿多招惹,但韩琦可不会惯着他,直接向中央上梳弹劾杨景宗,杨景宗被贬官。
如果宋朝有微博的话,那么肯定能看到被贬出京的前任右司谏范仲淹常常给现任右司谏韩琦点赞。
宝元二年,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利州(今四川广元市)遭逢雨灾,朝廷派韩琦到当地任两州安抚使。韩琦到任之后,裁撤冗官、开仓济民,拯救当地上百万灾民。
🎁免费-纯欲御姐主播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